摘要:近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团队借助最新的超微创手术器械,成功开展多台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难度较传统技术显著降低、安全性与精准度明显提高,患者体表仅存留一处的微小隐藏瘢痕,真正实现了有效与无痕的兼顾。这标志着该院微创外科技术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势必为更多患者带
近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团队借助最新的超微创手术器械,成功开展多台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难度较传统技术显著降低、安全性与精准度明显提高,患者体表仅存留一处的微小隐藏瘢痕,真正实现了有效与无痕的兼顾。这标志着该院微创外科技术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势必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是微创外科领域的一大追求。它通常经人体单一的天然孔道(如脐部)建立一个通道,外科医生利用特殊的单孔端口和可弯曲器械完成所有操作。术后体表仅有一个小切口,愈合后瘢痕隐匿于脐部,几乎达到“无痕”效果,极具美观性。
然而,在传统单孔腹腔镜技术下,所有器械通过一个狭窄的入口进入体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筷子效应”,使得牵拉、显露、缝合等关键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和反人体工程学。这样的“极限操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也使操作失误的风险大大提高。如此一来,传统单孔腹腔镜技术看似美好的“优势”,反倒成为其在复杂疾病治疗中普及应用的最大制约。有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坦言道:“以往的单孔手术,就像戴着厚厚的棉手套在同一个钥匙孔里用两根筷子完成精细的雕刻,是对技术和耐心的极大考验。”
如今,在超微创手术器械的加持下,传统单孔腹腔镜技术中的难题迎刃而解。据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王玉文介绍,超微创手术器械直径更细,因此有着更好的灵活性与自由度,不会改变手术的“三角操作关系”,术中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控制器可以减少手术中的疲劳感,使医生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稳定和精准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器械穿刺腹壁皮肤后不遗留瘢痕,对患者来说真正实现了“无痕”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市六院外科团队已成功为多名患者实施了超微创手术器械辅助下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因慢性胆囊炎伴结石反复发作入院的张女士(化名),既希望得到彻底治疗,又对手术瘢痕心存忌惮。经过医生的介绍,张女士选择了符合自己要求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超微创胆囊切除术。主刀医生通过脐部约2厘米的微小切口,利用超微创器械,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精准闭合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最终将病变胆囊完整取出。手术耗时、费用均与传统技术相当。
术后次日,张女士即可下床活动,正常饮食,几乎没有疼痛感。更令她惊喜的是,出院时腹部的敷料下仅有一个藏在肚脐褶皱内的小切口,愈合后近乎无痕。用她的话来说:“恢复快,没疤痕,就像没做过手术一样!”
另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小王(化名)也从中受益。在超微创器械的辅助下,即便是炎症较重的情况,医生也能在不改变手术习惯的情况下轻柔安全地完成对周围组织的处理,彻底切除病变的阑尾,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小王对术后腹部没有留下多个疤痕感到非常满意。
超微创器械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的结合,极大降低了手术的技术“高门槛”,使其变得更安全、更易推广。这对治疗团队、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最好的消息。
院长徐进表示,“我们不仅仅是在宣传一项新技术,更是在推广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理念。超微创单孔手术完美契合了患者对快速康复(ERAS)和美容心理的需求,是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的职责就是让更多患者和公众了解、信任并受益于这样的医学进步。”
在技术和经验的护航下,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团队将紧跟国际外科前沿,把更复杂的单孔手术提上日程,逐步应用于结直肠、胃、肝脏等部位,在确保绝对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不断追求手术的微创性、精准性和人性化,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最优质、最舒适的诊疗服务。
作者:王玉文
编辑:鹿娟 李飞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斌
审核:崔乐文
来源:沈阳卫生健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