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一位 50 多岁的阿姨照镜子时遭遇了惊魂一幕 —— 她发现右眼睑上黏着个 “小黑点”,伸手扒拉两下,那黑点居然动了!凑近仔细一看,阿姨瞬间慌了神:那不是灰尘或杂物,而是一只正牢牢附着在眼睑上的活蜱虫。
前几天,一位 50 多岁的阿姨照镜子时遭遇了惊魂一幕 —— 她发现右眼睑上黏着个 “小黑点”,伸手扒拉两下,那黑点居然动了!凑近仔细一看,阿姨瞬间慌了神:那不是灰尘或杂物,而是一只正牢牢附着在眼睑上的活蜱虫。
惊慌之下,阿姨立刻赶往医院求助。当天值夜班的眼底病科医生吕春昱接诊后,对这个特殊部位的蜱虫格外谨慎。眼睑皮肤薄嫩且紧邻眼球,操作时既要避免取虫不完整导致口器残留,又要防止划伤眼表引发感染,风险比普通部位叮咬更高。考虑到酒精可能刺激眼部黏膜,吕医生没有使用酒精消毒,而是用碘伏棉签反复、轻柔地擦拭蜱虫及周围皮肤,确保消毒到位的同时保护眼部安全。
消毒完毕后,吕医生拿出镊子,凭借精准的操作技巧找准蜱虫头部与皮肤的接触角度,稳稳夹住虫体根部,缓慢向上提拉。整个过程小心翼翼,仅用两分钟就将蜱虫完整取下,连最容易残留的口器也一并拔出,没有对阿姨的眼睑造成额外损伤。
处理结束后,阿姨对着镜子反复查看眼睑状况,长舒一口气说 “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后续复查时,她的眼睑没有出现红肿、感染等异常情况,恢复效果超出预期。
随着天气逐渐潮湿变暖,蜱虫进入活跃期,这类虫子常出没于草丛、树林等区域,尤其喜欢选择头皮、耳后、眼睑等隐蔽且温暖的部位叮咬。一旦被叮咬,不仅可能引发局部皮肤不适,还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做好防护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结合此次案例,有几点实用建议需要提醒大家:
季节交替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掌握正确的防护和处理方法,才能有效降低蜱虫带来的健康风险。
来源:EYE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