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工艺制作”作为劳动课程内容十大任务群之一,其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文化基因、审美情趣,有着深刻的育人价值。以小学四年级《吉祥如意中国结》一课为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的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做、评、议、讲、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技能掌握到文化理解、从劳动体
民小编说
“传统工艺制作”作为劳动课程内容十大任务群之一,其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文化基因、审美情趣,有着深刻的育人价值。以小学四年级《吉祥如意中国结》一课为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的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做、评、议、讲、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技能掌握到文化理解、从劳动体验到价值认同,达成以劳育美、以文化人的综合育人效果?一起来看——
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坚持育人导向,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传统工艺制作”作为劳动课程内容十大任务群之一,其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文化基因、审美情趣,不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素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蕴含深刻的育人价值。
《吉祥如意中国结》一课属于“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这一内容巧妙地将技艺传承与精神培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每一个绳结的精巧设计中涵养精益求精的劳动品格,在对中国结寓意的文化解码中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民俗故事和民族情感;在探索传统结法与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四年级学生虽已具备剪纸、折纸等基础手工能力,但对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认知仍较为浅显。因此,本课教学要通过“做、评、议、讲、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技能掌握到文化理解、从劳动体验到价值认同,形成对中国结的深度认知,达成以劳育美、以文化人的综合育人效果。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中国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理解其在历史演变中承载的文化价值;了解其所蕴含的团结、吉祥等文化寓意;学会欣赏中国结的美,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 掌握平结、吉祥结等基本编织技法,能独立完成1—2件符合要求的简易中国结作品;能准确辨认双钱结、吉祥结等至少4种典型结式,了解其应用场景;能依据步骤图修正编织错误,在提升手部灵活性与编织技能的基础上,能通过个人实践与小组协作完成中国结创意作品。
3. 在编织中国结的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且不轻易放弃;形成乐于合作、共同进步的品质;逐步树立严谨认真的劳动态度,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悟其中蕴含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其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创新
1. 深化劳动与思政的价值融合。以中国结编织为载体,通过文化理解、动手实践、创意创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人文精神。基础编织阶段,教师分析不同结式的编织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条理与严谨。创作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在了解中国结传统寓意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创意,做到守正创新,厚植文化自信。成果互评环节,设置“最佳互助奖”“创意传承奖”等,用正向激励强化“协作共进”“文化传承”的价值导向。在各个可感知的实践细节渗透不同的思政元素,使劳动过程成为价值观培育的“隐性课堂”,实现技能训练与精神成长的深度融合。
2. 构建进阶式实践育人路径。通过层级递进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创作中实现手脑互动和中华优秀传统的内化。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结式形态特征与编织规律,夯实技能基础。鼓励突破范例进行结式组合创新,激发创造潜能。指导学生结合作品传递个性化情感,使学习过程从技能掌握升华为文化表达,强化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3. 创新使用教学资源。通过实物展示由玉线、蜡绳等不同材质编织的平结、吉祥结等,增强学生对中国结的工艺特性的直观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观看奥运会上赠送外宾中国结的短视频,厚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利用AI工具将静态步骤转化为动态可交互演示,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
教学实施
情境导入:学校近期要举办“绳结里的中国故事”文化展,我们班负责“中国结”展区。本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认识中国结、学创中国结、争当文化传播小使者”三项任务,让参观者从绳结里读懂中国文化。
任务一:认识中国结
1. 出示玉线吉祥结、蜡绳平结实物,提问:这两种结摸上去有什么不同?(学生轮流触摸,分享感受)
2. 播放“周代绳结装饰美玉”AI动画和奥运会中国结赠外宾视频,提问:绳结为何能从装饰变成国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板书“福寿双全”“吉祥如意”)
3. 展示“笔袋上的中国结”“葫芦丝上的中国结”图片,提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装饰“中国结”?(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答:书包、门把手、礼物盒、U盘等)
任务二:学创中国结
1. 教学平结。(1)教师演示逆时针螺旋平结、顺时针螺旋平结、扁平平结等操作方法和步骤。同步在黑板上贴出“挑压穿”的操作示意图,学生跟随教师同步操作,每完成一步对照图示进行核对。(2)发放“平结练习反馈表”,学生自我对照练习。(3)总结反馈。
2. 导学吉祥结。(1)分组发放钉板、珠针和“吉祥基本结”的分步示意图,教师演示重点部分。学生分组协作,一人对照图示指明步骤,一人持线按顺序操作,两人扶稳钉板,按照图示分步操作。(2)教师巡视时,针对“压线顺序颠倒”“绳耳歪斜”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看AI图示,小组成员讨论解决。(3)学生分组再次操作,边做边复述步骤要点,教师重点检查压线方向和绳耳的均匀度。
3. 自学蜻蜓挂件。(1)学生结合示例和要求自主明确任务,小组讨论确定所需材料并填写清单。(2)学生对照图示自主模仿操作:先完成翅膀编织,再分组协作进行身体与翅膀的组合固定,最后独立完成收尾整理。
4. 设计创意中国结。(1)小组按照计划讨论并填写“创意作品设计卡”,明确设计、备材、编结、装饰的具体分工,确保各环节责任到人。(2)各小组依据设计卡分步制作,在传统结式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完成后填写“创意记录贴”,准备接下来的展示交流。
任务三:争当文化传播小使者
1. 分组讨论。各组围绕所编织的中国结开展头脑风暴。(1)回顾中国结的编织过程,编织时反复练习平结“挑、压、穿”三个步骤,提炼出耐心专注、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2)在编织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一人扶板、一人持线、两人核对”才能编出好看的中国结,总结出团队互助、责任共担的重要性。(3)阐述中国结所蕴含的美好寓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出:双钱结(两古钱重叠,喻示踏实劳动积累财富的劳动观);吉祥结(多股绳线交织,传递协作共创和谐的担当);如意结(仿如意造型,承载劳动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福字结(编“福”字形态,彰显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同心结(绳线紧密缠绕,象征集体劳动中协力攻坚的力量);寿字结(依“寿”字编织,传递敬老孝道优良传统);等等。
2. 多元成果展评。(1)结合中国结作品,讲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2)演绎分工协作的劳动过程,凸显集体意识与奋斗精神,结合史料讲述中国结背后的文化精神。(3)创意构想中国结在不同节日、场所、人群中的应用场景,让传统工艺在日常生活中彰显文化力量。
3. 综合评价。从作品呈现、劳动表现、文化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先开展小组互评,采用贴星、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最佳劳动协作奖”“最优创意设计奖”“最佳文化传播奖”等。教师结合学生评价,围绕各小组的中国结作品、劳动精神践行、思政内涵挖掘等进行点评。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校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5年第15-16期
文章作者|阮瑜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