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红亮,中共党员,北京德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西南交通大学文学学士、内蒙古大学法律硕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财经频道嘉宾律师、社教法制栏目特邀律师、《法律讲堂(生活版)》专家库律师及法治网特邀普法律师,担任房地产类、互联网类、
党红亮,中共党员,北京德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西南交通大学文学学士、内蒙古大学法律硕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财经频道嘉宾律师、社教法制栏目特邀律师、《法律讲堂(生活版)》专家库律师及法治网特邀普法律师,担任房地产类、互联网类、餐饮类等多家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其执业领域广泛,专注于民商事诉讼、仲裁争议解决,成功代理多起案件,尤为擅长处理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房地产相关纠纷、公司企业相关法律事务。历年来,她主办多起疑难、复杂的婚姻家事案件,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精准化、切实可行的法律服务方案。
2025年7月3日上午,北京德略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略律所)的咨询室里,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女士坐在党红亮律师对面。她是一位家族式企业老板的妻子,其大儿子8岁,小女儿刚上幼儿园。起初,这位女士只含糊地向党红亮表示自己“不想离婚”。经过党红亮两小时的倾听与引导后,案情逐渐显影:这对夫妻两地分居七八年,男方长期对这位女士实施冷暴力,并突然转移名下股权,甚至利诱他人伪造女方“出轨”的书面证明。
面对急转直下的案情,党红亮迅速调整策略,一边指导当事人不能承认不实指控,一边着手制定财产保护方案。党红亮告诉本刊记者,这是她当天接待的第四位当事人。
深耕婚姻家事领域十余年,党红亮对这类场景并不陌生:当事人走进咨询室,带着不甘、愤怒和委屈,讲述着曾经最亲密的两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向决裂。那些隐秘的家事,终将由法律与温情共同丈量。而党红亮要做的是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帮助其理性应对婚姻危机,在情感裂痕中织补希望。
从文学青年到专业律师
党红亮于1986年出生在内蒙古。与内蒙古广袤无垠的草原牧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她气质清雅,说话温柔而坚定,情绪平和舒缓,不论对面坐着的人内心如何焦虑紧张,在她面前都能渐渐平静下来。
高考时,党红亮与心仪的法学专业失之交臂,被调剂至西南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世界的感性滋养并未减弱她对学习法律的渴望。大学三年级时,党红亮着手考研,最终顺利考入内蒙古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2013年研究生毕业时,党红亮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了在内蒙古检察院系统工作的机会。但她最终选择放弃这份在老家“特别好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开启了自己的律师生涯。
初入律师行业,党红亮加入一家大型律所的民事诉讼团队,从律师助理做起。在这里,她通过接触婚姻家事、合同纠纷、房产纠纷等多类型民事案件,从最基础的文书整理、材料撰写到接听咨询电话做起,逐步积累实务经验。
“那段日子对我来说最为艰难。”党红亮向本刊记者回忆道。每天,她要接听几十个法律咨询电话。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以前课堂上熟悉的法律条文、案例解析,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和千奇百怪的纠纷时,常常难以直接应用。“学生思维完全不够用,必须尽快转换为律师思维。”负面情绪的频频冲击让党红亮食不下咽,甚至连电话铃声都成了她的心理负担。
彼时,坚持复盘的学习习惯让党红亮迅速成长起来。她每晚会问自己——解答是否到位?哪些案件值得跟进?专业盲点如何弥补?这段持续近一年的“电话煎熬”经历,淬炼出她精准识别法律关系和当事人诉求的能力,也让她完成了从文学青年到专业律师的蜕变。
在婚姻家事的情与法之间
在广泛接触各类民事案件后,党红亮将专业方向锚定在婚姻家事领域。婚姻家事律师的特殊性在于,其角色定位不仅是法律代理人,还是当事人情感的疏导者和家庭矛盾的化解者。
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党红亮接待当事人时会尽量避免团队其他律师在场。她解释道:“婚姻家事案件私密性较强,当事人往往不愿让更多人知晓自身问题,因此,案件保密性非常重要。”从业十余年,她代理了众多婚姻家事疑难案件,涵盖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争议、遗产继承等,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她注重从细节入手,精准剖析案件关键点,为当事人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其在情与法的交织中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权益。
在党红亮代理的一起婚姻家事纠纷中,当事人是一位全职太太。这位女士对家庭财产情况一无所知,而她的丈夫早已秘密转移了两人的共同财产。党红亮从女方手中仅有的收款银行卡入手,顺藤摸瓜调查银行流水,发现多个关联账户和异常转账记录,最终为女方成功追回近200万元夫妻共同财产。
“通常,(我们对于)每笔银行流水都要深挖,比如,交易对象、时间、金额是否合理,以及交易时间是在离婚诉讼期还是准备离婚期等。”党红亮向本刊记者解释道。
在处理婚后共同还贷房产分割时,党红亮会综合计算贷款本息、增值比例及贡献度,确保补偿金额公平合理。这种抽丝剥茧的细致,体现在党红亮从证据收集、财产评估到庭审策略的全程把控能力。
“今天坚决要起诉,明天可能又想撤诉”,比起深挖证据的辛劳,当事人情绪反复则是处理家事案件的另一大难点。毕竟,当事双方曾是最亲密的人,如今却激烈对抗,而夹在中间的孩子,往往因卷入家庭纠纷而出现心理落差,缺乏安全感。基于此,党红亮秉持“调解优先,诉讼托底”的服务策略,她经手的大部分案件都以调解结案。调解桌上,党红亮是双方沟通的桥梁,凭借专业的谈判能力平衡双方诉求,避免矛盾升级。而当调解无望时,她马上调整方案,围绕财产证据、子女抚养等核心问题制定诉讼策略,“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都要提前规划”。
党红亮专业、耐心、高效,尤其在处理高净值家庭财产纠纷时,既能厘清法律权属,又能兼顾情感疏导,从而帮助当事人理性应对婚姻危机,实现了法律与情感的双重止损,获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让每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少留遗憾
近年来,基于对婚姻关系的观察,党红亮发现婚姻家事案件呈现一些新特点。从年龄层面来看,此类案件不仅涉及年轻人,老年人离婚的情况也很多。此外,离婚后再婚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比如,继承争议、婚前财产约定等各类情况。在职业状况方面,以往婚姻家庭案件中全职太太的情形较为多见,而如今,一些女方当事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却在婚姻关系里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见婚姻问题并不受职业成功与否的制约。
“见过了太多的陷阱和套路,反而更珍惜身边的人。”十余年来目睹无数婚姻聚散,党红亮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她不建议当事人草率地离婚,“除非涉及家暴、出轨等重大过错,否则都应多给婚姻几次机会。结束一段关系比维持一段关系更需要勇气,在这一过程中,不论哪一方,往往内心都非常‘撕裂’。”
在党红亮看来,婚姻家事律师的价值不仅是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更是帮助他们在情感废墟中找到理性的出口,让每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少留遗憾。
在镜头前播种法律知识
党红亮的身影不仅穿梭在法庭和谈判桌之间,也常见于电视荧屏和短视频平台。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人,她每月至少两次会在演播室里录制普法节目。
每一集30分钟的节目背后,党红亮都准备了约6500字的文字材料作为支撑。党红亮本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确定选题方向、查找生效判决、依据判决还原故事事实,再到增加情节内容和人物完成组稿,整个过程严谨细致。许多前来咨询的当事人一见到她就说:“党律师,我在电视上见过你!”这让她收获了更多信任。
“律师要有公益心,传播法律知识是我们的责任。”党红亮说。让党红亮欣慰的是,这些普法案例正转化为社会共识。自2025年7月底起,北京多条地铁线路的车厢和站台循环播放她录制的普法视频,内容涵盖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类型等问题。当镜头外的千万人与屏幕中的法律知识相遇,法治的种子便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
办案律师、栏目主讲人、律所管理者……多重身份的切换,让党红亮对律师这一职业的使命越发坚定。“有人说,律师要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但我认为,只当成自己的事还不够,必须比自己的事更上心。受人所托,基于那份信任,我们必须据理力争。”她说。
德略律所“外圆内方”的制胜密码
走进德略律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的办公区,门口写着“以德为本,谋略制胜”八个字。2024年,党红亮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女性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德略律所。“德略”,取自三人名字姓名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承载着律所“以道德诚信为基石,凭智慧与策略取胜”的服务宗旨。
作为一家新生律所,德略律所提出了“外圆内方”的办所理念。
“外圆”即外部综合化,无缝对接客户的多元需求。当客户带着复杂问题而来,德略律所打破传统的“一案一律师”模式,例如,婚姻案件可能涉及房产分割或公司股权纠纷,党红亮会直接协调商事、房产律师团队共同介入。“对外虽然是作为婚姻家事案件签的合同,但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是我们整个律所的专业力量。”这种全方位、综合性的法律服务体系,可以让客户获得“一站式”解决方案。
“内方”即内部专业化。三位合伙人分别深耕婚姻家事、刑事辩护、商事法律领域,而律所内的其他律师则每人聚焦一个专业方向,逐渐成为该领域专家,同时,通过常态化的学习与培训,广泛涉猎其他专业,锻造跨界融合的专业素养。在党红亮带领的婚姻家事团队律师中,兼具法学与心理学背景的律师不在少数,以确保为当事人提供法律策略与情感疏导深度相结合的服务。
“(我们)律所不是来管理律师的,而是服务律师的。”党红亮强调。德略律所注重优化行政流程,将律师从盖章、文书流转、归档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办案。“对律所而言,律师是最珍贵的资源。他们工作得顺心,才能有更多时间、更好地服务客户。”德略律所这种“平台服务者”的定位,吸引着更多优秀律师的加入。
谈及律所未来发展规划,党红亮表示,德略律所不追求规模扩张,而要成为一家专业性、综合性的精品律所。“精品体现在方方面面。我觉得对律师而言,你有什么头衔、有何种社会背景,都不重要。律师最好的名片就是你交出的每一份法律文书。”无论是严谨的证据目录,还是措辞精准的代理意见,都要凝结专业与匠心,还要共情当事人。每一位当事人找到律师时,都可能是他(她)的人生低谷,作为律师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德略律所在行业竞争中的制胜密码。
本文载于《法律与生活》杂志2025年9月刊,有删改
来源:律视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