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扰!每到秋季,全国约有1.5亿人正被过敏性鼻炎"折磨"。但你知道吗?这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可以科学预防和治疗的"小烦恼"!
"又开始流鼻涕、打喷嚏了,这秋天怎么这么难熬?"
"一到秋天,鼻子就堵得难受,连呼吸都带着'呼噜'声!"
"刷手机刷到一半,突然打个喷嚏,鼻涕流得满脸都是,尴尬到想钻地缝!"
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扰!每到秋季,全国约有1.5亿人正被过敏性鼻炎"折磨"。但你知道吗?这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可以科学预防和治疗的"小烦恼"!
为什么秋天特别"鼻炎季"?
"秋天的风,带着花粉和霉菌,直接冲进我的鼻腔!"——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秋季过敏性鼻炎的"元凶"主要有三:
1. 花粉"大军"来袭:8月下旬至10月,北方地区的蒿草、葎草、豚草等进入繁盛的授粉期。它们的花粉颗粒小、数量大、重量轻,可以随风飘散很远,对免疫系统敏感的人来说,是强烈的过敏原。
2. 霉菌"悄悄潜入":秋季雨水增多,落叶和潮湿环境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霉菌释放出的孢子飘散在空气中,也是常见的过敏原。
3. 气候"双重夹击":秋季天气转凉,开窗次数减少,导致室内尘螨、宠物皮屑等浓度升高,与室外过敏原形成"内外夹击"。
更让人无奈的是,过敏性鼻炎"爱找茬"——它专挑季节交替、温差大的时候发作,让你"防不胜防"!
鼻炎 vs 感冒:别再傻傻分不清!
"我是不是感冒了?为什么总是打喷嚏、流鼻涕?"
"明明没发烧,为什么感觉像感冒一样?"
很多人的困惑,其实源于对鼻炎和感冒的混淆。专家指出,二者有明显区别:
1. 病程:感冒通常一周左右自愈,鼻炎症状则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与过敏原暴露周期一致。
2. 症状:鼻炎有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典型症状;感冒更常见喉咙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发烧等全身症状。
3. 眼睛:鼻炎常伴有眼痒、红肿、流泪等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感冒则很少见。
4. 鼻涕:鼻炎的鼻涕是清水样的,而感冒的鼻涕则较粘稠且不透明。
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治,应正确区分合理用药,做好预防。
鼻炎的"幕后推手":你可能正在做的5件事
1. "秋风一吹,马上开窗":天气转凉,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殊不知这会让花粉和霉菌大量进入室内,加重鼻炎症状。
2. "出门不戴口罩":很多人觉得戴口罩"太麻烦",殊不知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戴口罩能有效减少过敏原吸入。
3. "喜欢在公园散步":秋季公园里花粉浓度高,喜欢在公园散步的人,更容易被"花粉轰炸"。
4. "熬夜刷手机":熬夜会降低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反应。
5. "喜欢用冷水洗脸":冷空气刺激鼻腔,容易诱发鼻炎症状。
科学预防:5个简单有效的"防鼻炎"小妙招
1. 关注花粉浓度:提前关注当地大气花粉浓度监测播报,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 外出必戴"防护装备":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立即洗手、洗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并更换衣物。
3. 家居环境"大扫除":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常打扫尘螨和花粉聚集的地方。使用带高效微粒过滤(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勤换床品,防螨除螨。
4. 室内湿度要"适中":秋季空气湿度低,鼻腔内的黏膜容易失去水分,变得干燥而脆弱。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5. "秋不贪凉":天气转凉后,避免空调及风扇直吹,注意保暖。平时少吃寒凉食物,注重保持室内卫生。
"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吗?"——专家表示,目前难以根治,但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
特别提醒:警惕鼻炎的"隐藏危害"
很多人以为鼻炎只是"小毛病",但其实它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1. 影响生活质量:频繁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和学习。
2. 引发其他疾病:鼻炎症状长期不缓解,可能导致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
3. 影响"颜值":长期鼻塞,会造成鼻梁两侧下眼睑的部位长期充血,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鼻子变大;加上呼吸不畅,会影响睡眠,导致顽固的黑眼圈。
4. 影响智力:鼻腔持续性鼻塞,导致精神恍惚、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青壮年高发,具有遗传性。"专家提醒,部分患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典型,要特别警惕,儿童如果出现鼻出血且久治不愈,背后可能隐藏着过敏问题。
秋季鼻炎虽然烦人,但绝非不可战胜。通过认清诱因、科学规避、规范用药和积极调理,你完全可以摆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窘境,从容享受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
如果症状严重或自行处理无效,请务必及时就医,让耳鼻喉科医生为你制定专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来源:快乐的小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