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下班后聚餐被处分?这4类聚会真得小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7 11:40 2

摘要:以前总觉得,公职人员下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和朋友同事吃顿饭、聚个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有4种“非正式聚会”,已经被列入监管视野,稍不注意,真的会被处分!

以前总觉得,公职人员下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和朋友同事吃顿饭、聚个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有4种“非正式聚会”,已经被列入监管视野,稍不注意,真的会被处分!

先来讲讲:利益勾连型聚会。这种聚会往往和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有关。比如说,企业为了在项目审批、监管环节得到便利,会邀请负责相关事务的公职人员吃饭。之前就有这样的案例,某公职人员多次接受企业安排的高档宴请,在之后企业的项目审批时,他就大开绿灯,违规为企业提供便利。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形象,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34条规定,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会受到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降级或撤职。所以,公职人员遇到这类来自企业、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可得坚决拒绝。

还有:小圈子拉帮结派型聚会。同学会、老乡会原本是联络感情的场合,可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变了味。一些公职人员频繁参加固定人员的聚餐,形成所谓的小团体,在干部选拔、资源分配等事情上互相帮忙、干扰正常程序。之前某地多名领导干部,就借着同学会的名义频繁聚餐,之后在人事任免中互相勾结、暗箱操作,严重破坏了单位内部的公平和团结。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搞团团伙伙的规定,一旦查实,同样会面临警告、记过等处分,严重的还会丢了公职。

再说说:奢靡场所型聚会。现在有些公职人员觉得,下班后去高档私人会所和朋友聚聚,只要自己掏钱就没事。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为奢侈浪费,损害公职人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哪怕是自费,在私人会所、高档餐厅等场所聚餐,也可能引发公众质疑,被认定为违规。某地就有公职人员因为在私人会所参加聚餐,被纪委查处,虽然没有查出利益输送等问题,但依旧因为出入这类敏感场所,受到了警告处分。

最后是:泄密风险型聚会。在聚会上,大家往往放松警惕,可公职人员得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如果在聚会中谈论患者病情、医疗记录、单位采购计划、招标信息等敏感内容,就可能造成泄密。曾经有医生在聚会上酒后谈论知名患者的诊疗方案,导致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不仅侵犯了患者隐私,也损害了医院的声誉,这名医生最终被通报处理。要是涉及商业机密、工作秘密外泄,还可能触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泄露工作秘密条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移交司法机关。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太严格了,公职人员就不能有正常社交了吗?其实,正常的同事聚餐、朋友聚会,只要不违反规定,当然是允许的。比如三五个同事下班后AA制聚餐,选择大众价位的普通餐厅,不搞铺张浪费,也不讨论敏感工作内容,这完全没问题。但公职人员身份特殊,手中握有公权力,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这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场合。

对于公职人员下班后聚会被监管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你觉得这样的监管有必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来源:柚点小脾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