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以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极大地影响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却一直伴随着失败,包括辉瑞、强生、罗氏在内的国际制药巨头投入了百亿美元资金研发,但鲜有成功。阿尔茨海默病与两种蛋白在大脑中的异常聚集密切相关——tau 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Aβ)。其中,Aβ 蛋白聚集体在神经元之间形成,而 tau 蛋白缠结主要在神经元内部形成,相比 Aβ 蛋白,tau 蛋白的异常聚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症状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更强。因此,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 tau 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可能是阻止该疾病进展的一种潜在策略。然而,这些纤维极其稳定,目前还没有能够在大脑中实现有效降解的药物或方法。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侯珂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How short peptides disassemble tau fibrils in 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D 型多肽自组装为淀粉样蛋白样纤维,聚集在 tau 蛋白纤维表面,通过应力释放导致纤维断裂,从而实现对超稳定的 tau 蛋白纤维的解聚,整个过程不需要酶活性和外部能量源。这项研究为寻找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攻克其他淀粉样蛋白聚集相关疾病(例如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带来了新思路,有望彻底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格局。摘要: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以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极大地影响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
来源:老尹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