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老程序员崩溃痛哭,氛围编程为何成了最大职场陷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01:28 1

摘要:入行15年的资深开发者Carla Rover在使用氛围编程(Vibe Coding)后,项目被推倒重来,当晚她痛哭了整整半小时。这不是段子,是她亲口讲述的真实经历。

曾几何时,AI编程被视为开发者的“核武器”。但现在,不少人已经悄悄变成了AI的“保姆”。

入行15年的资深开发者Carla Rover在使用氛围编程(Vibe Coding)后,项目被推倒重来,当晚她痛哭了整整半小时。这不是段子,是她亲口讲述的真实经历。

氛围编程这个词,起初是由前特斯拉AI总监Karpathy提出的,意思是:你只需要描述想要的功能,AI就能帮你完成代码编写。听起来美得像梦,但现实却狠狠打脸。

Rover原本只是想用AI提效,结果却陷入了反复修补AI代码的深渊。她说:“我当时把Copilot当员工用,结果只能自己给AI擦屁股。”

她甚至把AI比作一个聪明但只有6岁的孩子,让他给全家人倒咖啡——他确实能干这活,但一定会搞砸,而且不会告诉你哪里出错。

Fastly在一份2024年的开发者调查中发现,95%的程序员需要额外时间修复AI生成的代码,而这项工作,大多落在高级程序员头上。

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位:“氛围编程清理专家”(Vibe Code Cleanup Specialist),有网友调侃:“这岗位年薪10万美元起。”

另一位有着20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Feridoon Malekzadeh也中招了。他坦言:氛围编程不像雇实习生,更像雇了你家叛逆期的孩子。

“你要把一件事说15遍,它只做了一半,还顺便搞砸了别的功能。”

他估算自己在“氛围编程”里的时间分配:

50%花在写需求上10~20%是实际AI生成代码剩下30~40%全在修bug

而且这些bug五花八门:瞎编不存在的库、删除关键逻辑、甚至植入安全漏洞。更可怕的是,AI不认错,哪怕瞎说,也能一本正经编理由。

Rover回忆,有次她指出AI结果不合理,对方还编出“基于你上传的数据”这种理由。直到她拆穿,AI才承认“其实没用到”。

Fastly的开发总监Austin Spires提到,AI生成的代码普遍存在“图快不求稳”的问题,新手级低级错误层出不穷。

安全专家Mike Arrowsmith也指出,氛围编程绕过了很多传统审查流程,这让初创公司尤其危险。毕竟,传统开发流程中,代码审查是防止系统崩溃和数据泄露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少开发者把AI当成“速成工具”,结果反而变成了“bug制造机”。你以为在提速,其实是在堆坑。

虽然吐槽声不断,但几乎所有开发者都承认:氛围编程在某些场景下确实好用。

Rover说,AI帮她快速迭代用户界面;Malekzadeh也表示,虽然改代码花时间,但最终完成的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

Fastly的调查还发现,高级开发者愿意将AI代码投入生产环境的概率,是初级程序员的两倍——因为他们知道该如何“兜底”。

年轻程序员Elvis Kimara也描述过这种“成就感流失”:
“以前自己写出功能会很有成就感,现在AI轻轻松松就搞定了,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没参与感。”

甚至有公司资深开发者,已经不太愿意带新人了——要么是新人搞不懂AI,要么是“带人”这事也被甩锅给了AI。

但Kimara依然坚定看好氛围编程的未来,他说:“AI不是替代我,而是让我的学习和工作都更快。”

氛围编程不是毒药,也不是万能药。它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效率翻倍;用不好,项目翻车。

它改变了开发流程,也逼迫开发者转型为“AI顾问”——不仅要写代码,还要教AI怎么写好代码。

你可以指望AI帮你干活,但永远别指望它为你负责。真正能为项目兜底的,始终只有你自己。

这条技术“捷径”,看似轻松,其实是你必须亲手打扫的战场。愿每一个程序员,都能在氛围编程的杂草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