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近期因“预制菜风波”陷入舆情危机,其应对方式被广泛视为舆情应对的“反面教材”,西贝事件对物业行业在舆论处置方面提供了警示与借鉴。
西贝近期因“预制菜风波”陷入舆情危机,其应对方式被广泛视为舆情应对的“反面教材”,西贝事件对物业行业在舆论处置方面提供了警示与借鉴。
以下是西贝舆情失控对物业舆论处置的几点重要启示:
一、创始人或高管发声需谨慎,避免情绪化对抗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事件中情绪化处理,声称要“起诉罗永浩”,将品牌推向公众对立面,导致品牌好感度骤降。
物业借鉴:在舆情事件中,物业负责人应避免情绪化回应,尤其是避免“硬刚”业主或媒体。应扮演“共情者”角色,传递“我们在乎你的感受”,而非“我们没错”。
二、舆情响应必须“快”,不能错过黄金时间
西贝在罗永浩发微博后17.5小时才发布正式回应,错过了短视频平台的黄金传播期,导致负面信息迅速发酵。
物业借鉴:建立7×24小时舆情监测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负面信息并启动应急响应。尤其在业主群、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快速回应能有效防止谣言扩散。
三、不要“只辩解”,要有“改进动作”
西贝虽公布了“作业指导书”、开放后厨,但未道歉、未补偿、未提出整改计划,一味强调自己不是预制菜,但圈内认为的预制菜和圈外认为的预制菜不是同一概念,被批“缺乏诚意”。
信任危机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我们只有通过公开数据和道歉,而非争辩,缓解这种不对称。
物业借鉴:在面对业主质疑时,不能仅靠“解释”或“澄清”,更应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如服务流程优化、问题整改计划、业主反馈机制等,让业主“看到你在改”。
四、透明化是赢得信任的关键
西贝通过开放后厨、公布菜品制作流程,试图以透明化回应质疑,虽效果有限,但方向正确。
物业借鉴:物业可定期公开收支明细、维修基金使用情况、服务流程等,增强管理透明度,减少业主猜疑,建立信任基础。
五、危机公关的核心是“共情”而非“争对错”
西贝失败之处在于过度强调“罗永浩说得不对”,而忽视了公众对“预制菜”的普遍焦虑。
物业借鉴:在面对业主投诉或舆论质疑时,应首先表达理解与重视,承认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再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我们没错”式的防御性语言。
六、借助第三方或专业力量增强公信力
西贝未邀请第三方机构或官方权威部门进行检测或监督,导致其“自证清白”缺乏说服力。
物业借鉴:在涉及公共安全、服务质量等敏感问题时,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业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共同参与调查与整改,增强公信力。
西贝事件再一次证明:
1、企业危机最大的隐患就是有一个不受舆论应对体系管控的一把手和一个忍不住的一把手。一把手往往游离整个公司舆论管控的体系,他就管不住。一把手一旦不把舆论应对当做专业、不把舆论学视为科学,他就忍不住。两个“不住”带来的后果就是,老板成为企业舆论场最大的风险。
2、传播教育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教育是教育领导,尤其是教育一把手。一把手不懂传播规律,再强大的品牌部、公关团队,都等于零,而且累死三军。
3、一把手要清楚地明白,围绕自己身边搞传播的人,最容易出现两种人,第一种:不敢跟你说真话的人,第二种:想从传播得到好处的人。
来源:山川【木头弟授权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