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袭,科学备药刻不容缓

360影视 2024-12-26 02:25 9

摘要:伴随流感的传播,不少家庭陷入担忧之中。一位北京市民表示,自从家中孩子发烧后,全家人接连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虽然症状轻微,但不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又是一年流感高发季,人们的朋友圈和社区群再次被“流感防护”“必备药物”刷屏。

这个冬天,流感病毒悄然扩散,许多人开始关注如何应对这一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而专家提醒,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干预,更在于科学防护。

流感为何来势汹汹?据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相较去年同期水平较低,但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流感的流行株仍以甲型H1N1为主,而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节日期间聚会频繁,病毒传播的风险大大增加。

有专家指出,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这类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感染,甚至可能发展为重症。因此,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流感的传播,不少家庭陷入担忧之中。一位北京市民表示,自从家中孩子发烧后,全家人接连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虽然症状轻微,但不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此,医生建议,与患者接触密切的家庭成员,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值得注意的是,预防用药应遵循严格的用量和时间,如未确诊需连续服药七天,如确诊则改为治疗剂量。

与此同时,针对民间流传的大剂量维生素C“治流感”说法,专家也表示,其作用在感染前可能有一定预防效果,但感染后并无显著意义。

流感的多样化症状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人表示感染后头晕、关节疼痛,怀疑是新毒株所致;也有人称自己仅有消化道不适,似乎与常见症状不同。

专家澄清,目前国内外并未发现新毒株,这些症状的差异源于病毒在不同人体内的表现差异。

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咳嗽、肌肉酸痛等,但也有患者表现出个体化反应。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医生建议过于保守,应该更早下药;也有人主张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避免过度药物干预。

这一波流感的到来,也让人联想到两年前新冠疫情初期的紧张氛围。彼时,因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大量患者涌向医院,医疗资源一度紧张。

而此次,专家更倾向于推广“居家观察”理念。对于症状轻微者,通过充足休息、合理饮食即可恢复,既避免交叉感染,又减少医院压力。而对于伴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及时接种疫苗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流感的蔓延不仅让患者苦不堪言,也对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因感染而增加的医疗支出,成为不少家庭的负担;学校因学生感染导致的停课、缺课情况频发;甚至春节临近,聚会和返乡可能加剧病毒传播的风险。

面对流感,我们能做的远不止于备药。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的营养摄入,以及勤洗手、戴口罩等简单却有效的防护措施,才是远离感染的根本之道。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周期不同,病毒株的变化也在提醒我们对疫苗接种保持积极态度。

流感流行的脚步已至,你准备好了吗?在人们为节日团聚喜悦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我们对于流感这一季节性传染病的警觉是否还不够?或许,未雨绸缪的科学防护才是迎接健康新年的最佳方式。

来源:老迪文化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