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名字影响长相怪!不得我长得这么丑

360影视 2024-12-29 18:38 3

摘要:2024年7月15日,以色列赖希曼大学Yonat Zwebner团队在《PNA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 names shape facial appearance?”的研究论文,探讨了名字是否能够影响人的面部外观这一问题。研究聚焦于一种可能的自我实现预

名字,作为一个人社会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认为与个人的外貌有一定的关联。

2024年7月15日,以色列赖希曼大学Yonat Zwebner团队在《PNA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 names shape facial appearance?”的研究论文,探讨了名字是否能够影响人的面部外观这一问题。研究聚焦于一种可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面部特征逐渐符合与其名字相关联的社会刻板印象。

该研究结合了人类观察和机器学习算法,旨在检验成人和儿童的面部特征与名字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

结果显示,成年人的面部特征与他们的名字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一致性,而这种模式并未在儿童中出现,即使通过数字技术将儿童的面部老化到成人的样子也未能再现这一现象。

这表明,面孔-名字一致性的形成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展的过程,而非天生就有的特性。

脸-名字匹配效应指的是,参与者能够从一系列名字中准确地选出一张人脸对应的正确名字,其准确率远高于随机猜测的概率水平。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控制了诸如年龄、种族等可能影响判断的社会经济因素。

研究表明,这种效应是由自我实现的预言造成的,即名字作为一种带有特定社会意义和期望的标签,最终形成了人们对某一类型面孔应有“正确名字”的共同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内化与自己名字相关的社会期望,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选择和个人形象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根据这些期望选择特定的发型、眼镜或化妆风格;或者通过面部表情和其他影响面部外观的行为间接改变自己的面貌。这种内化的过程不仅塑造了个人的身份认同,也可能直接改变了面部特征,使得个体的外貌逐渐符合社会对这个名字所持有的刻板印象。

儿童与成人的差异

尽管许多父母在为孩子取名时会考虑孩子的长相,但一旦孩子出生,他们有时会发现最初选定的名字并不适合新生儿的面容,从而选择更换名字。

这种现象类似于bouba-kiki效应——即将“bouba”这个词与更圆润的形状相匹配,而“kiki”则与尖锐的形状相匹配——暗示了婴儿出生时的外貌可能与某些名字具有“天然”的联系,促使父母给孩子起一个看似匹配的名字。然而,目前这一假设尚未得到实证支持。

研究还显示,当涉及到儿童的面孔和名字时,参与者无法像对成人那样做出准确的联想。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面部图像数据,发现在具有相同名字的成年人之间,面部特征表现出更高的相似度。相反,这种模式并未出现在儿童的面部特征中,进一步支持了自我实现预言假说的观点。

为了验证社会发展在脸-名字匹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尝试将儿童的面部图像通过数字处理使其看起来像是成年人。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仍然无法准确地将儿童的老化后图像与相应的名字匹配起来。这表明,该效应主要是在个体成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基于先天的面部特征。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人们的面部外观确实可以受到名字的影响,这一过程是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逐步完成的。社会期望的力量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外貌。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种效应背后的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社会因素对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