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淋巴结、脾脏、骨髓等器官。其癌细胞可以迅速扩散,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使患者易感染其他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瘤可引发淋巴结肿大、体重骤减、持续发热、夜间盗汗等症状,甚至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淋巴结、脾脏、骨髓等器官。其癌细胞可以迅速扩散,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使患者易感染其他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瘤可引发淋巴结肿大、体重骤减、持续发热、夜间盗汗等症状,甚至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本文基于摩熵咨询最新发布的《淋巴瘤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部分内容,揭示了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数据,包括全球发病和死亡情况,及我国不同瘤种的患病情况,还给出了淋巴瘤的最新诊疗指南,对药品市场的分析也为制药企业、投资者及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助力他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把握发展机会。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比90%左右)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进一步细分为B淋巴细胞瘤和T淋巴细胞瘤,具体而言:
非霍奇金淋巴瘤:
(1)B淋巴细胞瘤:可以进一步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2)T淋巴细胞瘤:可以进一步分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各淋巴瘤的占比如下图所示,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在90%左右。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属B淋巴细胞瘤占比更高,其占淋巴瘤约80%,其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淋巴瘤35%,为最常见的细分瘤种。
淋巴瘤新发病例数:
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达到2,000万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5.3万例,占比2.8%,霍奇金淋巴瘤8.24万例,占比0.4%。
淋巴瘤新增发病例数总数合计排名第10位,其中男女淋巴瘤患者例数分别为35.99万例和27.55万例。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淋巴瘤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
淋巴瘤死亡病例数:
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共970万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5.05万例,占比为2.6%;霍奇金淋巴瘤2.27万例,占比0.2% 。
淋巴瘤新死亡病例数总数合计排名第11位,其中男女淋巴瘤患者例数分别为15.73万例和11.59万例。
淋巴瘤新发病例数:
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482.47万例,其中淋巴瘤8.52万人,排名第13位。男性的发病人数为4.81万人,女性的发病人数为3.71万人。
淋巴瘤死亡病例数:
2022年我国癌症死亡总人数257.42万例,其中淋巴瘤4.16万人,排名第12位。男性的发病人数为2.51万人,女性的发病人数为1.65万人。
(1)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
利妥昔单抗/维泊妥珠单抗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获益增加,但仍有较大未满足需求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细分瘤种非常多,这里以占比最多的DLBCL为例:
自利妥昔单抗上市后,该药一直是DLBCL一线治疗的金标准:利妥昔单抗(R)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 (CHOP)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线治疗方案(R-CHOP)。
R-CHOP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无应答或疾病复发:在R-CHO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包括依维莫司、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 BTK抑制剂等)来治疗 Non-GCB亚型或其他预后不好的患者(X-R-CHOP)。
(2)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
ABVD联合化疗一直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 治疗的基石
维布妥昔单抗和 PD-1 抑制剂等新药重塑了 cHL 的治疗格局,它们也在治疗早期进行探索,包括作为高危 cHL ASCT 后的巩固治疗,作为 ASCT 前挽救治疗的一部分,以及作为早期和晚期患者初始治疗的一部分。
ABVD+放疗:长春新碱+盐酸博来霉素+表柔比星+达卡巴嗪(ABVD)是目前霍奇金淋巴瘤经典一线治疗方案;
阿霉素、甲乙胺、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强的松(Stanford V)方案虽也被列为一线治疗,但由于更明显的某些副作用并未超过ABVD方案;
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丙卡巴肼、依托泊甙和强的松(BEACOPP)方案因为毒性较强,中国绝大多数患者只能耐受基线剂量,目前更多用于二线治疗。
X+ABVD+放疗:在ABVD+放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包括维布妥昔单抗、PD-1单抗等等)来治疗HL或rr cHL患者。
淋巴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较为严峻的趋势。摩熵咨询发布的《淋巴瘤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报告,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淋巴瘤在全球及中国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案已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仍有许多患者面临治疗难题,尤其是对于复发或难治的病例。随着新药和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淋巴瘤的治疗前景将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与创新也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来源:趣聊健康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