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决定寿命?再三提醒:能吃不一定是福,2个吃饭习惯尽早改

360影视 2025-01-22 23:18 3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饮食与健康紧密相连,每一口食物的摄入都可能对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饮食的认知并不全面,一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或许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通过刘大爷的故事,来深入探讨饮食与健康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饮食与健康紧密相连,每一口食物的摄入都可能对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饮食的认知并不全面,一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或许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通过刘大爷的故事,来深入探讨饮食与健康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

刘大爷今年 68 岁,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他在工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那时候,高强度的劳动让他的饭量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每餐都得吃上两三碗米饭,才能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岁月流转,刘大爷渐渐上了年纪,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所下降,但他的饭量却依旧不减当年。

家里的其他人看到刘大爷这样的饮食习惯,都觉得不太健康,常常劝他要少吃一点。子女们耐心地跟他说:“爸,您现在年纪大了,活动量也少了,吃太多身体消化不了,对健康不好。” 刘大爷的老伴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老头子,咱可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吃了。” 然而,刘大爷却觉得能吃是福,对于家人的劝说,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每餐都吃得饱饱的。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大爷一直保持着他那 “大饭量” 的饮食习惯。直到上个月,一次体检打破了他对饮食的固有认知。在体检中,刘大爷被查出血压、血糖、血脂都不正常。当医生拿着体检报告,严肃地对他说:“刘大爷,您的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偏高,这和您的饮食习惯可能有很大关系,以后要注意控制饮食了。” 刘大爷听后,心里不禁一紧,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难道吃得多真的会威胁健康吗?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

一、研究发现:少吃,真的可以更长寿

吃饭,是我们每个人维持生命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吃得较多,有的人则吃得较少。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都是有定数的,吃得少,活得久。” 曾经,很多人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似乎在逐渐证实它的合理性。

2022 年 5 月,《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开展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花费了 4 年的时间,对几百只小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将这些小鼠分成了两组,一组不限制饮食,让小鼠自由进食;另一组则在正常进食的基础上,减少了 1/3 的卡路里摄入。经过漫长的观察期,结果令人惊讶:不限制饮食组的小鼠平均寿命为 792 天,而限制饮食的小鼠平均寿命达到了 875 天,这意味着限制饮食可让小鼠的寿命延长 10.5%。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小鼠新陈代谢旺盛的时间段喂食,可使小鼠的平均寿命延长 35%。

其实,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们就已经在与人类基因极为相似的恒河猴身上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经过长达 20 年的随访,他们发现,那些每天进食量减少三分之一的猴子,最长寿命竟然可以达到 43 岁,而这类猴子的平均寿命通常只有 20 岁,也就是说,它们比正常进食的猴子多活了 20 多年。而且,这些限制能量摄入的猴子,不仅寿命延长,身体状况也明显更好,它们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风险下降超过 50%,死亡率相比随意进食的猴子低了三分之一。从外观上看,它们也比随意进食的猴子更显年轻。

2023 年 2 月,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Aging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减少能量摄入的长期综合评估试验的研究。这项研究的二期临床试验分别在美国三家医疗中心同时进行,为期两年。研究人员对 220 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跟踪随访,其中有 145 例受试者接受了 25% 的热量限制措施。在随访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 3 种算法来进行 DNA 甲基化评估,因为 DNA 甲基化是目前公认的用于衰老评估的方法之一。两年后,研究结果显示,限制热量摄入组相较于对照组的受试者,衰老速度延缓了约 2~3%,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 10~15%,这个效果几乎与戒烟相当。此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探索了热量限制数量与衰老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以 10% 的热量限制为界限,超过 10% 热量限制的受试者衰老速度更慢。

这些研究结果似乎都在向我们证实 “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这句俗语的科学性。但是,究竟怎么才算是七分饱呢?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饭七分饱呢?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指出,七分饱更多的是一种经验之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一般来说,当你感觉没有吃得很撑,但离开餐桌也不会觉得遗憾,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放下碗筷,离开餐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本身体重过瘦、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千万不能盲目地减少食量,否则很容易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长期有这 2 个吃饭习惯的人,小心吃出一身病

长期吃太多食物,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摄入过多的食物时,胃会被撑大,占据腹腔更多的空间,从而挤压其他内脏的空间,导致身体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同时,过量的食物摄入会让胃、胰腺、肝脏、肠道等消化器官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长此以往,这些器官更容易出现功能性损伤。

虽然少吃有助于延长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地节食,而是要学会 “适当少吃”。在日常生活中,有两个常见的吃饭误区,大家一定要避免。

任意减少餐数:《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日少吃 1 餐会导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如果一餐不吃,下一餐往往会摄入更多的食物,这会加重体内葡萄糖代谢的负担,使新陈代谢恶化。一日三餐,每一顿都对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不能随意减少餐数。

不吃主食和肉:主食是大脑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问题。而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等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贫血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持在 3~7 两,并且要注意粗细搭配;每周摄入禽畜肉 300~500g,期间至少有 2 次吃鱼,以保证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三、饭后有这 4 种表现的人,或与长寿无缘

一日三餐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饭后,胃肠道会开始忙碌地工作,消化我们摄入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隐蔽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也容易显现出来。如果饭后身体出现了以下几种症状,很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疾病的信号。

饭后腹部胀痛:如果在食用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并且疼痛会放射到右肩膀,这很可能是胆囊炎、肝胆疾病的表现;如果饭后 1 小时左右出现上腹部疼痛,1~2 小时后疼痛有所缓解,则可能与胃溃疡有关。

饭后打嗝:每餐饭后都会打嗝,且持续时间超过 48 小时,这时候就需要警惕可能是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果打嗝的同时还伴有反酸、腹痛、黑便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是胃癌的征兆。

饭后腹泻:有些人一吃东西就会拉肚子,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与萎缩性胃炎、小肠疾病、胰腺癌等疾病相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饭后呕吐:饭后总是出现异常的呕吐,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罹患胃癌。因为胃癌会导致幽门梗阻、胃潴留,食物无法及时排空,积聚在胃内就容易引起呕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饮食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一定要吃 “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而给健康带来威胁。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

来源:犀牛新闻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