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过年怎样安心吃?5条攻略请收藏!

360影视 2025-01-30 22:01 2

摘要:亲朋好友共团圆,欢声笑语过新年。春节期间聚会不断,美食佳肴,推杯换盏……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个不小的挑战,饮食不当加重代谢负担,血糖飙升甚至有入院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过年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呢?5条实用攻略,助您过个健康年!

原创 国际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2025年01月29日 14:51河北

亲朋好友共团圆,欢声笑语过新年。春节期间聚会不断,美食佳肴,推杯换盏……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个不小的挑战,饮食不当加重代谢负担,血糖飙升甚至有入院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过年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呢?5条实用攻略,助您过个健康年!

攻略1:主食定量、粗细搭配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我国指南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略低于一般健康人;以成年人(1800~2000 kcal)为例,相当于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为200~300 g[1]。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GI食物(表1)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1]。因此,在选择主食时,应选择低GI的碳水化合物[2],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3]。

表1. 低GI食物一览

值得注意的是,摄入主食讲究粗细搭配,应避免每餐都吃粗粮,以防止胃肠负担过重;胃肠功能弱的老年患者,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时,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降低消化道负担。

攻略2:有荤有素、清淡饮食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鸡鸭鱼肉虽美味,但要注意荤素搭配,均衡摄入肉类和蔬菜。糖尿病患者宜选优质蛋白,适量食用瘦肉、鱼肉,避免高脂肪的肉类如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等。荤素搭配的比例宜在1:3~1:4。简单来说,就是每吃1口荤菜,搭配3~4口素菜,交替食用,营养均衡。

同时,所有患者应清淡饮食,烹饪方法以蒸、煮、炖为主,控制油、盐、糖用量。烹调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引起超重及肥胖,其用量宜控制在每天25 g以内。食盐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其用量不宜超过每天5 g。还应限制含盐高的食物,如味精、酱油、盐浸等加工食品、调味酱等。此外,每天应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切忌摄入含糖饮料!

攻略3:饮酒谨慎、避免吸烟

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也可能诱发低血糖。因此,我国指南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2]。糖尿病患者可以茶代酒,若推拒不过,需限制酒精量(1 g酒精提供7 kcal热量):男性饮酒的酒精量每天不超过25 g,女性每天不超过15 g(15 g酒精相当于4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50 ml白酒)。

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但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加剧代谢综合征,进一步恶化血糖控制[4]。因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戒烟,过年也不可破例哦!

攻略4:零食水果 把握时间

春节少不了诱人的零食和水果,“选对种类、把握时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解解馋!坚果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小零食。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0 g坚果,糖尿病风险降低近40%[5]。事实上,许多糖尿病患者担心坚果热量高,摄入量远远不够。坚果含有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选择花生、腰果等原味低GI坚果作为加餐,分次分量进食,每天食用不超过20 g,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增加能量摄入,避免低血糖发生。

苹果、柑橘、火龙果、猕猴桃、梨、樱桃、草莓等都是《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多次提及的适合糖尿病患者加餐的水果。这些水果能量低、对血糖影响小,可在两餐之间加餐,一般在餐后2~3小时食用为宜。果汁含糖量较高,不能代替鲜果。

攻略5:适量运动、加强监测

积极运动,可改善体质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过年也要坚持运动!运动可在餐后进行,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占50%以上。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中等强度运动方式。若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总之,过年要过“健康年”!春节期间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放松心情、持续用药、加强血糖监测等措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 21(5): 388-39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 16-13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4.Rouland A, et al. Ann Endocrinol (Paris). 2024; 85(6): 614-622.

5.Aune D, et al. BMC Med. 2016; 14(1): 207.

来源:营养和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