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医生最近接诊了位患者,他们的经历惊人相似:多年前脚踝扭伤时没当回事,如今却因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饱受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困扰。这些病例提醒我们:踝关节扭伤绝非“休息两天就好”的小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谢医生最近接诊了位患者,他们的经历惊人相似:多年前脚踝扭伤时没当回事,如今却因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饱受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困扰。这些病例提醒我们:踝关节扭伤绝非“休息两天就好”的小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关节间隙改变
陈旧骨折未在意 创伤性关节炎
很多人认为“脚踝扭伤=休息几天”,但事实远非如此。踝关节由骨骼、韧带、软骨和肌肉共同支撑,其中韧带和软骨的损伤是问题的核心。
●韧带损伤:韧带像橡皮筋一样稳定关节,一旦撕裂或断裂,关节会变得松弛,长期受力不均引发磨损。
●软骨损伤:软骨没有血管,损伤后难以自我修复,长期摩擦会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
●本体感觉下降:踝关节神经受损后,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反复扭伤。
案例警示:谢医生的三位患者当年均未规范治疗,导致韧带松弛、软骨磨损,最终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这种损伤不可逆,病情继续加重可能通过手术缓解症状。
第一步:立即停止过度活动
扭伤后继续行走会加重韧带撕裂和软骨损伤。哪怕疼痛轻微,也要立刻休息。
第二步:紧急处理——RICE原则(常规处置)
Rest(休息):48小时内避免患肢负重。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持续24-48小时(注意避免冻伤)。注意冷敷时的温度要控制在零度,要用冰水混合物才能维持这个状态。(虽然目前对于冰敷的作用有争议,但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
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从足部向小腿缠绕,减少肿胀。
Elevation(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注意:热敷、按摩、活络油涂抹在急性期会加重肿胀,需严格避免!
以下情况必须就医:
1. 无法站立或行走;
2. 关节明显畸形;
3. 肿胀淤血严重;
4. 48小时后疼痛未缓解。
医生可能通过X光、MRI检查韧带和软骨损伤程度,中重度损伤需支具固定甚至手术。
1. 急性期(0-2周)
目标:消肿止痛,保护关节
- 适度冰敷和抬高患肢;
- 使用护踝或支具限制活动;
-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趾活动、小腿肌肉收缩训练。
2. 恢复期(2-6周)
目标:恢复关节活动度
- 踝泵运动:坐位勾脚、绷脚,每天3组,每组20次;
- 阻力带训练:用弹力带辅助踝关节内翻、外翻;
- 逐步尝试部分负重行走。
3. 强化期(6周后)
目标:重建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
- 提踵训练:扶墙踮脚尖,增强小腿力量;
- 单腿平衡训练:患肢站立,从30秒逐渐延长至2分钟;
- 八字走训练:足跟先着地,纠正步态。
1. 运动前充分热身:重点激活踝关节和下肢肌肉;
2. 选择合适鞋具:高帮运动鞋能提供额外支撑,鞋底过硬或过软均需避免;
3. 强化肌肉训练:通过跳绳、踮脚走路增强踝周肌肉;
4. 高危动作要谨慎:下楼梯、不平路面行走时集中注意力。
注意:康复锻炼对于维持肌肉、骨骼的强度非常重要,对于避免反复扭伤也同样具有价值建议。要在专业的康复师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不要盲目的过度的康复锻炼。
踝关节扭伤的代价可能在多年后才显现,但正确的处理能避免90%的后遗症。记住:及时冰敷、科学制动、循序渐进康复,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如果曾经扭伤未规范治疗,建议尽早到骨科评估关节状态,别让今天的疏忽成为明天的遗憾。
来源: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