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返京最高峰,流感正流行,北京市疾控提醒旅途注意防护

360影视 2025-02-04 20:35 2

摘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流感是一种季节性流行的传染病,也是每年冬春季最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曾引发全球性大流行。

流感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类似之处,但也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重可致死,全球每年均有因流感死亡的重症病例。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部分市民正在返京途中。北京市疾控昨日提醒,北京仍处于流感高发期,市民出行应当注意防护。

少数流感患者可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据了解,流感大多为自限性,少数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可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而死亡。

北京仍处流感高发期

北京市疾控今日表示,目前北京市仍处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王全意告诉新京报记者,北京流感流行季基本从10月、11月开始,通常在元旦前后达到高峰,持续到次年3月。流感的流行强度一般决定了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强度,是首要需要预防的疾病。

“作为季节性流行的传染病,流感每年如期而至,普通人到了秋冬季就要做好预防准备。”他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流感疫苗在预防感染上能起到中等保护的效果,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小孩,一定要每年坚持接种。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到4周以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的水平。

释疑1:流感有何症状?

北京市疾控介绍,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释疑2:哪些人群为高危人群?

作为季节性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每年均导致死亡病例。

对于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其中高龄、肥胖、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根据最新的流感诊疗方案,有几类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

年龄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肥胖者;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释疑3:为何年轻人也会因流感死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介绍,尽管年轻人相较于老年人群,在免疫系统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上通常更具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完全抵御流感的侵袭。

流感的狡猾之处在于,它能够利用多种途径“突破”人体的防御机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一些特定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可能成为其“趁虚而入”的契机。

年轻人往往因工作、学习等压力,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削弱了免疫力,使得他们在面对流感病毒时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年轻人免疫系统防御能力较强,多数情况下能够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然而过强的免疫反应还有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一场“自我摧毁”的悲剧,表现为免疫细胞对自身细胞的无差别、自杀式攻击,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直接攻击全身各个器官,在肺组织内可引起肺水肿。这些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不仅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反而加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造成自身器官的严重损害,进一步加重病情,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血氧暴跌,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如果忽视治疗,特别是在发病后的黄金48小时内未能及时干预,病情可能迅速加重。当出现高烧39℃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悸、严重胸痛或腹痛、意识不清楚,甚至尿少、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不要有侥幸心理。

释疑4:感染流感后如何治疗?

对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治疗。

轻症病例可以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如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

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基于多病原流行的现状,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建议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提示:返京途中应备足防护用品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风险也较高。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市民陆续开始返程。在旅途中应当备足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相对密闭,建议乘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如旅途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风保暖措施,充分休息并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来源:上上默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