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怎么紧急处理和预防?

360影视 2025-02-05 18:33 3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症状性低血压

概念:症状性低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导致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10mmHg,并伴有低血压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头晕、乏力、心悸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协助患者平躺,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 给予吸氧,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3. 通过血液通路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等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4. 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提升血压。

5. 若血压持续不升,应考虑停止透析。

预防措施

1. 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避免过度脱水。

2. 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参数。

3. 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和管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4. 鼓励患者透析间期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透析时超滤过多。

二、透析失衡综合征

概念: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早期,由于血液中溶质浓度迅速下降,而脑组织中的溶质浓度相对较高,导致水分进入脑组织,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血压、躁动不安;重者可能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透析或缩短透析时间。

2. 静脉注射高渗糖、高渗钠或甘露醇等以降低颅内压。

3. 使用镇静剂控制抽搐和躁动等症状。

4. 对于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预防措施

1. 首次透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小时。

2. 使用高钠透析液,提高血浆渗透压。

3. 透析过程中缓慢降低血尿素氮浓度,避免过快下降。

4. 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等,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

三、致热原反应

概念:致热原反应是由于透析管道、透析器等受到污染,导致毒素或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患者多在透析开始后1小时左右出现发热、寒战,体温迅速上升,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透析,丢弃污染的透析器和管路。

2.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炎症反应。

3. 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导致寒战加重。

4. 对于高热患者,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预防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透析管道和透析器的消毒与冲洗。

2. 加强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监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 对于易感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应加强预防措施。

四、出血

概念:出血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肝素使用不当、血小板功能不良、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肝素输注,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2. 对于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

3.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等以补充凝血物质。

4. 对于严重出血患者,应考虑紧急输血治疗。

预防措施

1. 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避免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不当。

2.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调整肝素用量。

3. 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时调整透析参数和抗凝方案。

4. 加强患者教育,避免自行调整抗凝药物用量或停药。

总之,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症状性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致热原反应和出血。通过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并发症的概念、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