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开始分层,思维就是唯一差距

360影视 2025-02-07 11:54 3

摘要:这一年,不少学生的成绩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里暗潮涌动,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初二,就像一座平地拔起的高山,冷不丁地横在了许多孩子的求学之路上。

这一年,不少学生的成绩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里暗潮涌动,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在班级里,你不难发现,有些孩子的成绩蒸蒸日上,一路高歌猛进;而有些孩子却不知不觉地被甩在了后面,慢慢掉队。

可是为什么初二这一年,对孩子的学业命运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

又为什么在这一年,他们的学习状态容易“定型”呢?

其实,这背后有着心理、行为以及学习模式等多方面复杂的转变。

乍一看,初二好像并不比初三轻松多少。

学业压力与日俱增,任务愈发繁重,尤其是那些难度升级的学科,和初一阶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很多孩子刚升入初二时,压根没对这份压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许多家长也没能察觉到,孩子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初一时,他们靠着一股“拼劲”,虽说成绩不是顶尖的,但也能稳稳地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轻松应对学习任务。

可一到初二,他们就开始放松下来,学习状态变得越来越随意。

不少孩子天真地以为,初二的学习和初一没什么两样,只要靠“死记硬背”,再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能万事大吉。

他们根本不知道,初二的学习内容已经从初一的简单复习,过渡到了更为复杂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数学、英语、物理这些科目,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记忆和重复训练,而是要求学生构建起更系统的思维框架。

这时候,仅仅靠简单地做题,已经无法应对更高层次的学习考验了。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家孩子在班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成绩也比较稳定。

可到了初二下学期,孩子突然变得懈怠起来,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简直是一落千丈,数学从前十名直接掉到了三十多名,英语成绩也变得不再稳固。

家长这下可急坏了,赶忙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的话一针见血:“成绩下滑,和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

还有初二的赵同学,一开始信心满满。

刚上初二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完全能应付学业,对数学更是信心十足。

他觉得,只要多做些题,学好学科就不在话下。所以在数学复习时,他就放松了警惕,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结果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几乎没怎么复习,等成绩出来,才发现自己错得一塌糊涂。

期末考试结束后,赵同学满脸沮丧地说:“我真搞不懂,那些数学题看着挺简单的,怎么我就错成这样了呢?”

02 学习方式逐渐固化

到了初二这个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前,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快速思考、总结,并且灵活运用。

但进入初二后,很多孩子都感觉“学不到新东西”,这种感觉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习思维逐渐固化。

以前“做题、做错了再做一遍”的学习方法,也渐渐失去了效果。

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单一的“刷题”模式,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思维的僵化,在面对难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初二的知识难度大幅提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及时调整思维方式,依旧抱着“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的老习惯。

尤其是那些成绩一直不错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过度膨胀,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搞定,结果在面对更复杂的知识时,应变能力严重不足,成绩也开始走下坡路。

我朋友的儿子,平时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

可到了初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每次家长问他学习情况,他都说:“我不想学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以前都是刷题,以为多做几道题就能掌握,结果现在发现题越来越难,我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刷题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真正的学习方法。你是不是该换个方式,试着去理解知识本身,而不是一味地做题?”

但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成绩也一直没能回升。

03 教学与考试的脱节

初二这一年,还有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教考脱节”。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课本知识,大多是基础内容,可考试的时候,题目却常常超出课本的范围,尤其是英语和物理等学科。很多孩子只盯着课本,觉得课本就是考试的全部依据。

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面对那些来自课外资料或者拓展知识的题目,就完全不知所措了。

有个学生,每次期末复习的时候,都会把课本内容一字不漏地复习一遍。

可每次考试,他都觉得有些题目完全没见过。

考完试后,他总是一脸疑惑:“这些题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啊?”

直到成绩出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课外资料和拓展内容。

家长问他:“你复习过课外题吗?”

他的回答让人心里一紧:“课外题是什么?”

还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一直以课本为主,觉得老师讲的就是考试的核心内容。

期末考试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在英语和物理的题目上错得很惨。

面对这些课外拓展内容,他只能无奈地摇头:

“我还以为考试都是按照课本出题呢,结果根本不是这样。”

所以说,初二这一年,确实是孩子学业上的“分水岭”。

学习不再仅仅是“做题”那么简单,而是对学习方法、心态以及思维方式的全方位考验。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孩子很容易陷入固化的思维模式,失去应对挑战的灵活性。

如何应对变化,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灵活调整自己,才是决定成绩起伏的关键所在。

家长和孩子都要清楚,初二不仅是知识的巩固期,更是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要是能在这一年调整好学习策略,培养起灵活应对的能力,成绩提升自然就指日可待了。

来源:教育思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