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最近发表在Neuroprotection(NP)上的系列论文。本刊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可供全世界读者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即时免费在线阅读。
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最近发表在Neuroprotection (NP)上的系列论文。本刊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可供全世界读者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即时免费在线阅读。
蛋白质/肽共修饰聚合物纳米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策略的最新进展
主要内容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肽共修饰聚合物纳米颗粒(NPs)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所面临的血脑屏障(BBB)递送难题。紧接着,文章详细回顾了过去十年纳米颗粒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尤其强调了其在AD和PD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文章深入探讨了利用肽或蛋白质对纳米颗粒进行修饰,以提升药物吸收和穿透BBB的能力。最终,文章展望了纳米颗粒在AD和PD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亮点
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机制,肽或蛋白质修饰的纳米颗粒(NPs)能够高效穿越血脑屏障(BBB),实现药物直达大脑特定区域的精准递送。这些纳米颗粒凭借其低毒性、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生物降解性、易于体内清除以及药物持续释放的能力,被广泛认为是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
专家点评
目前研究现状
纳米颗粒(NPs)在跨越血脑屏障(BBB)和直接向大脑递送药物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它们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如结合特定肽或蛋白质,增强穿透BBB的能力,实现对特定细胞或受体的精准靶向。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药物在大脑中的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并通过控释系统实现药物的持续和稳定释放,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给药频率。
NPs还能保护药物免受体内降解,延长药物循环时间,并能携带多种药物实现联合治疗。此外,NPs在基因和蛋白质治疗中也有应用,能够调节与AD和PD相关的基因表达。结合影像学技术,如MRI或PET,NPs可以实现影像引导的精准治疗,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减少神经元损伤或促进神经修复。
尽管如此,NPs技术仍面临挑战,包括可能引起的体内炎症反应或毒性、稳定性和长期效应的不确定性、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问题、靶向递送的精确性、药物释放的控制、体内清除和代谢路径的研究需求,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此外,NPs的临床试验可能遇到患者招募困难、伦理问题和结果评估复杂性。患者对新型纳米技术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这些挑战,以实现NPs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正朝着创新方向发展,旨在设计出能更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并精确靶向的药物载体。研究者们正在研制具有特定物理化学属性和表面修饰策略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增强药物递送的穿透力和靶向精确性。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开发能够精确调控药物释放时间与地点的系统,旨在降低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将药物递送、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融合,以期达成更加全面的治疗成效。环保型纳米颗粒制备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采用环保原料,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展望未来,基于微纳机器人技术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有望被开发,这些系统能够精确操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释放和清除,实现精准的靶向治疗。这些研究方向将推动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How to cite: Hanumanthappa R, Parthasarathy A, Heggannavar GB,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protein/peptide co-modifi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Neuroprotection. 2024.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02/nep3.6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丽,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担任北京生理科学会理事、北京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Neuroprotection青年编委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等17项科研和人才基金项目,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来源:科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