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小问题”?医生:有些息肉癌变率接近100%,不能大意!

360影视 2025-02-09 20:49 2

摘要: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肠镜检查时被告知“发现肠息肉”。很多人听到“息肉”这个词觉得无所谓,甚至认为“既然没有症状,就不用管”。但事实上,这种看似普通的“小肉芽”,有些却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前兆,如果放任不管,癌变的风险极高。

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肠镜检查时被告知“发现肠息肉”。很多人听到“息肉”这个词觉得无所谓,甚至认为“既然没有症状,就不用管”。但事实上,这种看似普通的“小肉芽”,有些却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前兆,如果放任不管,癌变的风险极高。

那么,肠息肉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息肉最危险?哪些息肉必须尽快切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肠息肉的真相。

@康复Therapy

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是指在结直肠黏膜上生长出的异常组织,类似于肠壁上的“小肉瘤”或“凸起”。这些息肉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会逐渐发生癌变。

临床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直肠癌是由某些类型的息肉演变而来,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肠息肉的生长过程通常较慢,可能经历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发展为癌症,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处理,能大大降低肠癌风险。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以下几种息肉的癌变风险极高,一旦发现,必须引起重视:

这种息肉表面看起来像花椰菜,容易出血,癌变率最高,达到80%-100%。由于其生长较快,且易向周围组织侵袭,因此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预备军”。医生建议:即使发现的息肉很小,也必须尽快切除!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高风险息肉,其中: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癌变率5%-10%。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癌变率80%-100%。管状绒毛状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介于两者之间,癌变率20%-50%。研究表明,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直径超过2cm的腺瘤癌变率可高达50%。医生建议:直径超过1cm的腺瘤应尽早切除,并定期随访。如果息肉的病理报告中写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这说明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前病变。这类息肉比普通腺瘤更接近癌症,可能很快发展为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务必尽快切除,并定期复查,以防息肉复发或残留癌变。4. 锯齿状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 SSA)过去认为“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的,但研究发现部分增生性息肉,特别是锯齿状息肉,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癌症。尤其是位于右半结肠的大型锯齿状息肉,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医生建议:锯齿状息肉大于1cm或合并不典型增生的,必须切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肠道内可能长出上百个甚至上千个息肉,几乎100%会癌变。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患者,息肉数量虽然较少,但癌变进展速度极快。医生建议:这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考虑提前手术预防癌变。

有些人发现息肉后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没有症状就不用管”。但实际上,息肉不切除可能会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许多早期肠癌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表现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更大。

既然肠息肉是癌症的“前哨站”,那么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方法可以降低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肠息肉并非“小问题”,部分息肉癌变风险极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锯齿状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必须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息肉,切勿拖延,尽早干预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

最好的防癌策略是健康饮食、坚持运动、远离烟酒,并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别等到息肉变成癌再后悔,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守护自己的肠道健康!

@头条健康#癌症##肠息肉#

来源:康复Therap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