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好多文章是AI写的,思维深度和逻辑都很到位,这一度让我很低落,我就用DS和豆包写同一个主题,出来的结果大同小异,模式化严重,看着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却无法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这说明AI代替不了人类情感体验的独特性,也许我们可以学习AI的思考模式和
最近看好多文章是AI写的,思维深度和逻辑都很到位,这一度让我很低落,我就用DS和豆包写同一个主题,出来的结果大同小异,模式化严重,看着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却无法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这说明AI代替不了人类情感体验的独特性,也许我们可以学习AI的思考模式和逻辑,但AI文章永远代替不了我们自己写的文章的温度。感谢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们,是你们的点赞和留言,让我知道你和我有同样的困惑,有了继续写的动力。
前天,希望杯结果出来了,顺考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从考场出来自信满满说应该能拿金奖,和结果落差太大。看他错的二星题,我生生摁住了自己想骂他一顿的冲动;看着他一脸落寞的模样,我只能在心里叹一口气,对他说:从考试内容来看,你没有知识盲点,说明我们前面的学习路径没有问题,让你失分的低级错误是答题的状态不好。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好不好!?昨天把错题整理出来让他重做一遍,他很乖地早早就做完了,错误率少了4/5,但还是有低级错误,也彻底暴露他的短板:状态不稳,毛毛躁躁,答题习惯不好,也就大伙儿常说的“粗心”。
孩子们在答题过程中经常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跳步,我们都称之为粗心,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是关照一句,做仔细点,下次还是出错,好像粗心不可避免。有些家长就给孩子布置更多的题目,希望通过刷题,增加熟练度,解决掉粗心问题。但这很容易走入误区。刷题战术压榨了孩子玩乐的时间,容易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会磨灭孩子的学习兴趣。
既要保持学习兴趣,又要提升准确率。要让孩子学会复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好好利用错题本,对错误类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调整答题习惯:①审题错误,需要规范圈划题目关键词;②计算错误,需要草稿整齐,不得跳步。③培养检查方法,根据学习进度,帮助孩子学会快速检查方法,并养成做一题确保一题正确。④调整考试心理:孩子容易有英雄情结,总喜欢花时间死磕最后一道大题。因为通常最后一题最难,能正确解答会带给孩子更大的成就感。基于这个心理,孩子考试时就会有误区:时间分配不当,匆匆忙忙解答前面的二星题,快速冲到最后一题逮着死磕,忘了花时间检查简单题目,顾此失彼。
我也要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了保护他的兴趣,为了让他面对难题时不放弃、有冲劲,我总是在他求救时第一时间给提示和帮助,在他解出来时,马上给赞美:“哇,四星题你都能搞得定”。让他误会了自己的实际能力,以为自己卡点是在四星、五星题,对简单题不屑一顾。这样的虚假繁荣在考试时对他毫无帮助,反而给他带来困扰,导致考试策略不当。
分析了原因,接下来就是制定调整方法:
1、 重视错题本:让他习惯复盘思维,逐渐改善做题习惯。分类统计错误类型,错题一周一回顾,再错的题加星标注,错两次为二星,错三次为三星,二星题每四周一回顾,引起足够重视,达到错题必灭的目的。每两周对比错误类型分布图,若审题错误下降但计算错误上升,则动态调整训练重点。
2、 精准干预训练:
审题训练,应用题指读+圈划关键词;
计算练习,每日限时7分钟一页计算小超市;
重视草稿纸使用格式,使解题步骤可视化,强制使用“分步书写法”。
这三条干预训练,计算练习执行起来是最简单的;指读、圈划和步步落实,执行起来会困难比较大。因为孩子总是自信自己不会错,不应该在这些简单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需要在这些具体动作完成后,给予积极的反馈机制。例如给他增加阅读数学故事书的时间。
3、 降低孩子的预期:
把考试当作检验学习的工具,不鼓励孩子一味地冲难题。当然如果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会更有自信,觉得自己能学好数学,能解更难的题,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是这种思维是个双刃剑,因失误丢分以后,会让他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打击学数学的积极性。事实的真相是,这个层次的题目还没到考查智商的阶段,更多的是考查孩子的做题习惯,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把解题当作寻找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做题变成寻宝游戏,能够享受解题过程就更好了。
4、 刷题有策略:
稳住自己的步伐,有节制、有结构地刷题。每天二、三、四星按442结构组织,每天10道题,并统计错题分布类型和数量和改进策略。引入“两分钟回溯检查法”:完成当次所有题目后,按“单位→符号→步骤完整性”顺序快速核查。
5、 应试心理建设:
设计“压力情境模拟”:用定时器制造倒计时压迫感,逐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专注阈值。设计“抗干扰训练”:在轻噪音环境中(如播放白噪声)完成复杂运算,培养考场应变力。
希望通过诊断性训练与认知策略的双轨并进,能在保持数学兴趣的同时,系统性地攻克低级失误问题,避免盲目刷题导致的学习倦怠。也许家长思考足够深刻,孩子并不能按此目标执行到位,至少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了,不是吗?至于结果,就不要太在意了,毕竟规矩是死的,娃是活的,过于执着就破坏了亲子关系。
来源:高考好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