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诺如”频频登上热搜, 很多人都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呕吐和腹泻折磨得苦不堪言,相关媒体也有报道。
近期,“诺如”频频登上热搜, 很多人都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呕吐和腹泻折磨得苦不堪言,相关媒体也有报道。
SPRING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给自己筑起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结界”。
01.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通过粪口传播,常见传播方式包括接触污染物以及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然而,气溶胶传播却常被忽略,尽管其直接引发大规模疫情的情况不常见,但在封闭、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其可能与接触传播同时发生。
诺如病毒气溶胶是指诺如病毒附着在固体或液体微粒上,形成悬浮于空气中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气溶胶主要在感染者剧烈呕吐或冲马桶粪便时产生。
02.感染诺如病毒后有哪些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季节为秋冬寒冷季节(10月-次年3月),成人和儿童都可感染。人一旦感染诺如病毒后,潜伏期多为24-48个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症状多为发热、恶心、腹泻、呕吐等,24小时内腹泻可达4-8次,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03.哪些情况下会被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通常少剂量病毒即可造成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后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04.如何建立防控病毒的“结界”
目前尚未有可以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和特效抗病毒药物。 作为个体,生活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
1.加强通风换气:在密闭或半密闭环境,尤其是公共卫生间(厕所),应定时通风。
2.保持安全距离:在人员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3.保持个人卫生:远离吐泻物以及污染物;接触到吐泻物或疑似污染物后,立即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用流水冲洗。
4.正确处理吐泻物和污染物:
①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吐泻物
用5000~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如1:10稀释的84消毒液)浸透的吸水材料覆盖吐泻物,包裹后密封处理,并对周围3~8米范围内喷洒足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0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30分钟。
②马桶或容器内的吐泻物
倒入10000mg/L~20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1小时后冲走。
③衣物、被褥等织物
消毒处理并移除污染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如1:100稀释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
5.及时就医和居家隔离:若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尽量居家隔离,避免接触他人。
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诺如病毒气溶胶传播仅限特殊环境,无需过度紧张。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可减少感染风险。
05.感染了诺如病毒怎么办
治疗方面:
对于诺如病毒患者,一般的抗生素是没有效的,主要是对症治疗,就是口服补液盐。
可以用一些对症治疗止泻的药物,像蒙脱石等。
有的病人有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以适量用点解热镇痛药物。
06.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怎么办
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感染病例 如何应对?
01
引导病例及时就医
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病例,应及时引导其就医治疗,出现症状至症状消失后3天内建议居家休息,期间尽量避免与其他健康人员近距离接触。
02
规范处置呕吐物
诺如病毒感染者的呕吐物可在密闭环境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后续传播,因此规范处置呕吐物是控制诺如病毒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
03
开展环境消毒工作
当班级出现学生呕吐或腹泻时,应引导其他学生有序疏散,随后对班级进行开窗通风。同时,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办公用品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04
做好其他学生健康观察
班级中如有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引导其他学生远离粪便和呕吐物,不要围观。并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健康观察,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要第一时间报告并及时就医。
部分内容摘自“国家疾控局”“疾控先生”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