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人群中传播,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与普通感冒不同,甲流病毒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容易引发高热、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流感防控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与防治报告《中华医学杂志》:儿童甲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儿童流感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中国疫病防治》:甲流病毒变异及其对人体影响——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人群中传播,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与普通感冒不同,甲流病毒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容易引发高热、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
近年来,甲流病毒不断变异,部分感染者甚至不会出现流鼻涕的典型症状,反而表现出更隐匿的异常,特别是儿童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察觉,可能会延误治疗,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么,这一轮甲流感染后,孩子身上会有哪些常见的异常表现?
有些孩子感染甲流后,不再像以往那样先打喷嚏、流鼻涕,而是突发高烧不退。体温通常会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并且退烧后很快又再次升高。这种高热往往伴随着寒战、全身酸痛,孩子会表现得极度不适,整个人变得精神萎靡,不愿意活动。
体温升高的同时,伴随的症状可能是脸色苍白、四肢冰凉,甚至出现嘴唇发紫的情况。有些孩子在发烧时会出现惊厥,即突然抽搐、双眼上翻,甚至短暂失去意识。家长看到这一幕往往会惊慌失措,但这其实是儿童高热时常见的神经系统反应。
然而,高热不退如果持续超过三天,可能意味着病毒已深入影响身体,需要警惕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部分孩子感染甲流后,会出现反复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异常表现。流感病毒不仅仅攻击呼吸道,它还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孩子频繁恶心、呕吐,甚至稍微喝点水就吐出来。
有的孩子一整天会腹泻数次,粪便呈水样,甚至带有黏液。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孩子变得口干舌燥,皮肤失去弹性,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症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尿量明显减少,或者哭泣时连眼泪都变少了,就要警惕是否已经出现脱水。
长时间的胃肠道症状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让孩子变得嗜睡、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
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异常表现是严重的精神萎靡和嗜睡。有些孩子感染甲流后不会像普通感冒那样只是乏力,而是整个人变得极度疲倦,不愿意睁眼、不愿意说话,甚至连吃饭都提不起兴趣。即便在退烧后,这种虚弱感仍然持续,孩子可能整天都赖在床上,甚至叫醒后也显得反应迟钝。
部分孩子还会表现出情绪异常,比如突然变得烦躁易怒、莫名哭闹,或者相反,变得异常安静,对周围事物毫无兴趣。这种情况往往说明病毒已经影响到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病毒性脑炎的风险。
除了上述表现,部分儿童感染甲流后,会伴随胸闷、呼吸急促的症状。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稍微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甚至在休息时也能听到明显的呼吸急促声。
如果孩子出现胸口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嘴唇发紫等情况,说明可能已经发展成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立刻带孩子就医,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甲流不仅本身让人难受,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肺炎,当病毒深入肺部,孩子可能会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咳嗽加重,并且痰液变得粘稠、呈黄色或绿色,说明可能已经合并细菌感染,情况更加危险。
除了肺炎,甲流还可能导致病毒性脑炎,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受到影响。脑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只是嗜睡、精神不振,但一旦病情加重,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外,甲流还可能引发心肌炎,导致孩子出现心悸、胸闷、脸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预防才是最好的防御手段。家长应确保孩子接种流感疫苗,虽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防止感染,但可以大大降低重症风险。此外,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的习惯。
家里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病毒滋生。如果孩子已经感染,除了遵医嘱用药,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
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米粥、蒸蛋、炖汤等,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让孩子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液体,帮助身体排毒。
当孩子感染甲流后,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嗜睡不醒等严重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其无效,乱用反而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正确的做法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并结合对症处理,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每年流感季节都是一场硬仗,家长的警觉和细心,往往能决定孩子病情的轻重。面对这一轮甲流的新变化,务必提高警惕,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来源:高医生健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