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开盒”行为的可怕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我们的隐私信息本应受到严密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他人无权随意调取。以律师因诉讼案件进行调查为例,不仅需要当事人的委托,还必须前往法院开具调查令。
在互联网的隐秘角落里,一种名为“开盒挂人”的恶劣行径正悄然滋生,逐渐演变成无数人避之不及的网络阴霾。
简单来说,“开盒挂人”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将他人的隐私信息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然后公然挂在网上,任由他人进行谩骂与网络暴力攻击。
这些被曝光的隐私信息,涵盖身份证、手机号、家庭地址,甚至包括开房记录、私密照片与视频等,堪称人肉搜索的“进阶强化版本”。
当下,“开盒”行为的可怕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我们的隐私信息本应受到严密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他人无权随意调取。以律师因诉讼案件进行调查为例,不仅需要当事人的委托,还必须前往法院开具调查令。
法院会严格审查调查的必要性,通常还要求两名律师持调查令到对应单位进行调取。即便如此,部分单位仍可能拒绝配合
就算成功调取,信息也不会直接交给律师,而是先递交给开具调查令的法院,经过法院的二次审查后,才会决定是否将信息提供给律师,这足以体现隐私信息的保密性之强。
然而,在网络世界中,竟然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他人的全套隐私,尽管其中的手段尚不为人知,但这种行为无疑已经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涉嫌违法犯罪。
非法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恶意传播、造谣、侮辱、诽谤他人,则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组织、煽动他人进行网络暴力、侮辱他人,还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若传播含有色情内容的隐私照片或视频,更可能涉及传播淫秽物品罪及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迅速固定证据:第一时间使用手机进行录屏,完整记录下发布时间、发布人账号、内容链接、辱骂评论内容以及点赞、转发、评论次数等关键信息。如果担心自身操作不够专业,影响证据的效力,可以前往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或者在律师的指导下,借助专业的存证平台对证据进行固定。
平台投诉维权:向发布平台投诉涉事账号,明确要求下架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并对涉事账号予以封禁等处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步骤必须在完成取证之后进行,否则一旦对方删除视频,后续的维权工作将变得异常艰难。
果断报警求助:对照上述可能涉及的罪名,整理相关材料后向警方报警。如果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警方一定会立案调查;如果情节较轻,也可能按照治安处罚的相关规定进行立案处理。
起诉追责索赔:将参与辱骂、带节奏的账号一并起诉。主谋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而其他参与者虽然情节相对较轻,但也构成了民事侵权,比如侵犯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一般来说,辱骂的情节越恶劣,法院的判决就会越严厉,侵权者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也会越多。需要留意的是,报警与起诉的顺序不能颠倒,即便报警后未能刑事立案,警方的调查笔录等材料也可以作为后续起诉索赔的有力证据。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妄图在虚拟世界中践踏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与正义的审判。
来源:笑着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