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媒大学,这所坐落于首都北京的高等学府,在传媒领域堪称熠熠生辉的存在,其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中国传媒大学,这所坐落于首都北京的高等学府,在传媒领域堪称熠熠生辉的存在,其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从学科优势来看,中传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在新闻学领域,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还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创新实践,都有深入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前沿且全面的知识体系;广播电视艺术学则涵盖了节目策划、制作、导演等多个方面,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广播电视人才。比如中传的王牌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出了像康辉、海霞、李梓萌这样活跃在央视舞台上的知名主持人,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主持能力,成为行业典范。
中传的校友遍布传媒行业的各个角落。新闻界的白岩松,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在众多新闻事件报道中展现出卓越的新闻素养;崔永元曾凭借独特的主持风格,在《实话实说》等节目中与观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综艺界的李咏,其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和对综艺节目的创新把控,使《幸运52》《非常6+1》等节目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在影视领域,演员马思纯凭借扎实的演技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斩获多个重要奖项。这些杰出校友不仅是中传的骄傲,更以自身的成就吸引着无数怀揣传媒梦想的学子,让中传成为众多考生心之所向的求学殿堂。
竞争态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中国传媒大学的报考热度常年居高不下,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艺考为例,2024年有近3万名考生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校考,而校考专业计划招生仅911人,整体报录比近33:1。虽说相较于2023年校考报名人数多达5万余人,报录比约50:1的情况,竞争压力有所减小,但这个报录比在艺术类院校中依旧不容小觑。2020年中传艺考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53566人,创历史新高,众多怀揣艺术梦想的考生为了寥寥无几的名额展开激烈角逐。
考研方面同样竞争激烈,2024年有7911人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从报录比来看,整体报录比约为10.2:1,热门专业的报录比甚至超过20:1,像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王牌专业,由于其学科优势和就业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录取难度极大。复试环节,学校采用差额复试的方式,复试比例通常为1:1.2到1:1.5,这意味着每5名进入复试的考生中会有1人被淘汰,复试淘汰率约为20%,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艺考还是考研,中传的高竞争态势都使得考生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分数门槛:文化成绩的硬指标
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因省份和专业而异,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2024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在北京地区,本科批普通类专业组(04)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2分,对应最低位次7001;本科批普通类专业组(03)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0分,对应最低位次7342。在浙江,普通类最低录取分数线644分,对应最低位次15988;中外合作办学最低录取分数线610分,对应最低位次42664。在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专业组(003)最低录取分数线598分,对应最低位次1270;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专业组(009)最低录取分数线633分,对应最低位次3759。
从各专业分数线来看,理工科专业中,数字媒体技术(智能交互与游戏技术方向)在山东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为627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山东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为619分。文科专业里,国际新闻与传播在山东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为626分,传播学在山东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为618分。这些分数线相较于同批次的其他高校相关专业普遍偏高,主要是因为中传的招生计划有限,像在一些省份,部分专业可能仅招收寥寥数人,报考人数却众多,僧多粥少,分数线自然被抬高。而且,中传作为传媒领域的顶尖学府,其专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优秀考生报考,众多学霸云集竞争,进一步推高了录取分数线。
艺考征途:专业与文化的双重考验
对于有志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来说,艺考之路充满挑战。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在2025年的校考中,初试为文化素养基础测试,涵盖文学、历史、哲学,通过线上双机位考试进行,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蕴。复试则包括自我介绍、有声语言艺术展示、新闻播音主持等环节,全方位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比如自我介绍要求考生在30秒内清晰阐述自身优势与报考原因;有声语言艺术展示可选择朗诵、演讲等形式,限时2分钟,考验考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感染力;新闻播音主持要求考生对2023-2024年的新闻进行消息播报、话题评述等,展现新闻素养和语言综合素质。三试进一步考查新闻播报、内容复述和现场交流展示,通过话题讨论检验考生的临场应变和深度思考能力。
摄影专业的考试内容同样丰富。复试时,考生需进行5分钟的自我介绍,阐述报考原因和个人优势等,还要提交个人作品集,涵盖美术、摄影、CG等视觉艺术作品,展示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三试则要求考生展示复试阶段提交作品的实物,接受更深入的专业考查。
艺考政策的变化也增加了考试的不确定性。2024年起,中传部分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方式改变,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不再组织校考,直接按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艺术类校考专业在录取时,使用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加分,原则上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所在省普通类专业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些政策调整,要求考生在专业备考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以适应新的录取规则。
考研之路: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较量
考研是一场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较量,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报考条件有着明确的要求。考生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在学业水平上,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考试科目上,不同专业有不同设置。新闻与传播专业,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其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查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新闻实践基础和文字表达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涵盖传播学理论、新闻学概论等理论知识,检验考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广播电视专业的初试科目除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二外,还有艺术基础、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艺术基础考查艺术学基本原理、艺术史等知识,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则聚焦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等实践技能,对考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从招生计划来看,2025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约为1950人(含推荐免试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的具体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差异较大,热门专业竞争更为激烈。以新闻传播学为例,其下的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每年报考人数众多,而招生名额有限,像新闻学专业2025年拟招总人数(含推免)为23人,推免拟招人数11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专业考试难度方面,中传注重考查考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在传播学专业考试中,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传播理论的发展脉络,如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等,还会结合当下新媒体发展的热点,如短视频传播、算法推荐等,考查考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复试竞争同样激烈,复试采用差额复试的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考核、外语听说能力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考核通过现场笔试、机试、现场创作或面试等方式,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复试中,可能会要求考生现场进行节目策划或创意阐述,展示其专业实践能力;外语听说能力考核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在复试中,考生不仅要专业能力过硬,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应变能力,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来源:新蕾艺术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