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iPS相关研究最新进展(2025年3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2 20:28 4

摘要:最近的研究发现,BMP4不仅能调控毛囊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引导一种特殊的干细胞——巢蛋白阳性干细胞——分化为黑素细胞。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头发颜色形成的奥秘,还为治疗白发和色素沉着障碍带来了新的希望。

【1】毛囊类器官揭露头发颜色的秘密

2025-03-21报道,最近的研究发现,BMP4不仅能调控毛囊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引导一种特殊的干细胞——巢蛋白阳性干细胞——分化为黑素细胞。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头发颜色形成的奥秘,还为治疗白发和色素沉着障碍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巢蛋白阳性干细胞在毛囊中的作用,特别是它们在黑素细胞形成和头发色素沉着中的作用。通过揭示这一机制,研究者们希望为治疗色素沉着障碍(如白发和白癜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本研究通过构建mHFO模型,观察到BMP4处理后,毛囊的色素沉着显著增加,而巢蛋白阳性干细胞的数量减少,黑素细胞的数量增加。这表明BMP4在毛囊色素沉着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可能成为治疗色素沉着障碍(如白发和白癜风)的潜在靶点。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头发颜色形成机制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BMP4在人类毛囊中的作用,并寻找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原文;doi: 10.1007/s00018-024-05564-x.

【2】Cell Stem Cell:郭峰团队开发新型类器官技术平台,解决坏死、缺氧等问题

2025-03-21报道,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郭峰团队(蔡虹威为第一作者)在 Cell 子刊 Cell Stem Cell 上发表了题为:Vascular network-inspired diffusible scaffolds for engineering functional midbrain organoid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受血管网络启发的可扩散支架,用于构建功能性中脑类器官,能够在常规培养板中减少类器官的坏死、缺氧等问题,还增强了类器官的生理相关功能和药理学反应。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受血管网络启发的可扩散(vascular network-inspired diffusible,VID)支架,以模拟生理扩散物理特性,用于生成功能性类器官,并表征其药物反应。 具体而言,通过 3D 打印的网状管状通道网络构成的 VID 支架,在常用的培养板中成功培育出了人类中脑类器官(human midbrain organoid),而且几乎没有坏死和缺氧现象。 与传统类器官相比,该研究构建的类器官发育出更具生理相关性的特征和功能,包括中脑特异性身份、氧代谢、神经元成熟以及网络活动。此外,与存在显著扩散限制的传统类器官相比,这些经过工程改造的类器官还能更好地重现药理学反应,例如对药物暴露后的神经活动变化。

【3】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院冷泠团队开发皮肤类器官,鉴定出手足口病特异性抑制剂

2025-03-18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冷泠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A skin organoid-based infection platform identifies an inhibitor specific for HFMD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皮肤类器官(hiPSC-SO)感染平台,成功鉴定出了手足口病(HFMD)的特异性抑制剂。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与自噬相关的蛋白质 HMGB1 为 EV-A71 的药物靶点,并发现了一种抑制剂——NSC167409,其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均表现出显著抑制 EV-A71 复制,并减轻炎症和祖细胞异常增殖。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皮肤类器官(hiPSC-SO)可作为研究皮肤传染病的感染疾病模型,为筛选药物以确定候选病毒治疗药物提供了宝贵资源。

【4】最新研究:基质结合纳米囊泡(MBVs)比上清液细胞外囊泡(SuEVs)更能助力缺血性中风恢复

2025-03-13报道,近期,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Engineer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creted by Human Brain Organoids with Different Regional Identity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以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脑类器官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EV亚群——基质结合纳米囊泡(MBVs),并将其与从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上清液EVs(SuEVs)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脑类器官产生的MBVs数量较多,约为SuEVs的10倍。在形态和大小方面,MBVs的模式尺寸约160 nm,呈现典型的杯状双层纳米颗粒形态,与SuEVs有所不同。 对其携带的物质进行分析后,有不少重要发现。

这项研究首次全面细致地对人脑类器官来源的MBVs进行了表征。它让我们对细胞间的通讯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基于这些发现开发出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无细胞疗法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期待科研人员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让这些前沿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临床,为饱受神经系统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康复的曙光。

原文;doi:10.1021/acsami.4c22692

【5】浙江大学王英杰/康博团队揭示OCT4可作为RNA结合蛋白,重塑对干细胞应激调控的认知

2025-03-01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王英杰研究员、康博助理研究员、陈文洁博士等在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期刊发表了题为:OCT4 translationally promotes AKT signaling as an RNA-binding protein in stress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 OCT4 在氧化应激、代谢胁迫等应激条件下可作为 RNA 结合蛋白(RBP),直接结合 AKT 通路相关基因等特定 mRNA,通过促进其翻译激活 AKT 信号通路,维持多能干细胞的存活和多能性。 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教科书对转录因子的功能定义,更为干细胞命运调控、应激适应及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

该研究在理论层面打破了对转录因子功能的传统认知,首次将“转录因子-RNA互作”纳入多能性网络调控模型,提出“转录-翻译协同调控”的新范式;在技术层面提供了多组学整合与双功能突变体设计的范例,并首次将 Heterozygous Knocking In N-terminal Tags (HKINT)技术引入 RBP 的功能研究;在应用层面为优化干细胞治疗和靶向AKT通路提供了新策略。

【6】Nature:源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心脏贴片有望治疗心力衰竭患者

2025-02-20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心脏贴片(heart patch)”作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创新治疗选择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里程碑进展。这一进展也为首次使用干细胞衍生的工程化心肌进行心脏修复的人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1月2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gineered heart muscle allografts for heart repair in primates and humans”。

论文通讯作者、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系主任Wolfram-Hubertus Zimmermann教授解释说,“我们在恒河猴身上证实这种心脏贴片植入可以应用于使衰竭的心脏重新形成新的心肌。挑战在于利用恒河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足够的心肌细胞并将它们植入恒河猴体内,以实现可持续的心脏修复,而不会产生心律失常或肿瘤生长等危险的副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批准世界上第一项旨在利用实验室开发的工程化心肌植入物修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的临床试验至关重要。

原文;doi:10.1038/s41586-024-08463-0.

【7】Science: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与MDSC细胞共定位,可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性

2025-02-18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侵袭性、难治性脑瘤具有支持其生长的独特免疫细胞群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1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stinct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populations in human glioblastoma”。

Pardoll说,虽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这些细胞相互作用,但是这项研究令人兴奋,因为它提出了治疗这些侵袭性脑瘤的其他潜在靶点。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Jamie Spangler博士开发了一种实验性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IL-6和IL-8受体结合,阻断它们的信号传导。

原文;doi:10.1126/science.abm5214.

来源:科技的纸飞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