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电子榨菜”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新型的就餐方式,甚至被列为202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这种方式指的是边吃饭边观看影视剧、综艺等视频,因其高效的“下饭”功能,而被戏称为“电子榨菜”。然而,这种看似轻松的就餐方式,实际上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
近年来,“电子榨菜”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新型的就餐方式,甚至被列为202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这种方式指的是边吃饭边观看影视剧、综艺等视频,因其高效的“下饭”功能,而被戏称为“电子榨菜”。然而,这种看似轻松的就餐方式,实际上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
电子设备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行为
研究团队发现,沉迷于“电子榨菜”的人群不仅食量大增,还更容易出现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营养失衡等健康问题。在他们的实验中,受到电子设备干扰的受试者卡路里的总摄入量增加了15%,脂质的摄入量也明显上升。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子榨菜”分散了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原本应该集中在胃部消化食物的血液,反而流向大脑,用于处理和分析视觉信息。结果是,延迟了饱腹感的出现,让我们不自觉地吃得更多。
此外,看视频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刺激性强、口感丰富的食物,如辛辣的、咸的、肉类或主食等,这些食品通常不利于健康,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还揭示了暴饮暴食类吃播视频对观众的独特影响。暴饮暴食类的视频播放量远超普通视频,且食材特性越强,观看率也越高。这类视频容易激发观众的潜在暴食行为。
长期依赖“电子榨菜”的负面效应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电子榨菜”对饮食行为的深远影响。长期依赖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还可能让我们对健康饮食逐渐失去兴趣。屏幕上信息的持续刺激,使我们无法专注于食物的质地、味道和香气,导致感知迟钝,减少了对美食的欣赏。而对高脂高盐食物的偏好也可能随之形成,进而引发健康问题。
其次,“电子榨菜”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观看暴饮暴食类吃播视频,可能让我们无意识地加剧食物焦虑,并形成饮食失控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往往导致“极限口感”或“极端食量”的心理暗示,使得饮食习惯失衡,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边吃边刷屏的习惯也使我们错失了与家人朋友共同用餐的机会。现代社会中,吃饭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和社交的方式。然而,“电子榨菜”把注意力从用餐的社交意义中转移开,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
如何摆脱“电子榨菜”的束缚
想要摆脱“电子榨菜”的束缚,既需要行为上的调整,也需要心理上的转变。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创造一个适合用餐的环境。例如,在餐桌上布置一些温馨的元素,避免将电子设备带入餐厅,确保吃饭时能够集中精力享受食物。
其次,我们可以重新发现食物本身的魅力。从挑选食材和烹饪入手,感受每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享受每一餐带来的味觉和嗅觉的愉悦。此外,邀请家人或朋友一同用餐,分享美食的乐趣,也能帮助我们逐步摆脱对屏幕的依赖。
当然,改变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或许,从下一顿饭开始,我们可以试着放下手机、关掉屏幕,专注于眼前的饭菜,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不仅能让我们的肠胃轻松运作,还能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毕竟,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来源:心理与健康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