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认识胡勇平先生,是在一次诗人聚会上,当时有金笛、路云及胡先生等等。胡勇平先生给我们谈起了他办的边缘文学网,在诗人已经边缘化的时代,一群诗人作家坚持办“边缘文学网”,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是最难能可贵了。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办的杂志,里面有他写的诗
第一次认识胡勇平先生,是在一次诗人聚会上,当时有金笛、路云及胡先生等等。胡勇平先生给我们谈起了他办的边缘文学网,在诗人已经边缘化的时代,一群诗人作家坚持办“边缘文学网”,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是最难能可贵了。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办的杂志,里面有他写的诗歌,他的诗歌既没有风花雪月的矫情、没有“知识分子写作”的晦涩,也没有所谓口水诗的苍白无聊,当然和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下半身诗歌”更是相去甚远。他的诗歌,倒是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那种青春激情、热血沸腾,这与他谈话时慷慨激昂的神情是一样的,真是文如其人。这让我肃然起敬。
和他深聊后,才知道他不但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律师。天马行空、想象丰富的诗人气质,和严谨理性、细致务实的律师精神,两者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这让我颇为惊讶。进一步聊天后,才知道他是律坛怪侠杨金柱的朋友,曾经与之共同创办通程律师事务所的同事。这就更让我惊讶了。虽然暂时无缘认识传说中的杨金柱先生,但能够见识一下杨金柱先生的同事、战友,也算是一种幸事了。
去年办大同思想网之初,因为对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老师倡导的儒家宪政非常感兴趣,同时我们在弘扬儒家宪政理念的同时又不局限于儒家宪政,而是着眼于古今中西的宪政理念和制度设计,求同存异,迈向大同,所以我们的网站设立了“中华宪政”(目前已改为中华政制)、“法治中国”两个栏目。从此我这个文学青年与宪政、法治结下了缘分,并与律师界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交流。
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国人正在热议“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看到了杨金柱先生的一篇文章,就把《杨金柱:宪政民主是中国唯一可走的正路!》转发到大同思想网,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后来我又听到了很多关于这位律坛怪侠的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何为真正的“湖南精神”(湖南还出了很多敢于仗义执言的法学家,中国法治三老郭道晖、江平、李步云,有两人就是湖南人),而我对律师这个群体的印象和理解,就是:一律师是民主共和的宪政政体的维护者;二是律师是为老百姓说话,即普通公民权利的维护者,在我的印象中律师中出了最多的“维权者”。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种政体和哪种社会环境中,律师都应当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胡勇平先生虽然不像杨金柱先生那样,用那种极端的振聋发聩的方式,表达了对宪政法治的追求,但是他的所做所为所言,同样体现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而且,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怎样解决现实问题,不仅需要一种蛮勇敢闯的勇士精神,还更需要一种法律人的智慧——如他创办的追赖网,就是一种非常具有智慧的创举。他快人快语,慷慨激昂,谈及时局和种种时弊,毫不掩饰湖南人的那种耿直性情,乃至一种诗人的愤怒。而且,也正是因为湖南人那种天降大任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和他作为律师的天生的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他敢于发起一场“信用的战争”,而且写出了《信用战争》这本书。
胡勇平先生在《自序》中说:“一个律师最恰当的位置是成为他自己要做的那个人,谈到律师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和作用,当下律师的作用停留在‘审查合同’‘参与谈判’‘出具法律意见’以及‘参与诉讼’等常规法律服务上,除此之外,无法提供更多价值的法律服务,就如病人找到医生并说出自己的病情时,医生才给病人看病一样。”胡先生显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出具法律意见”的人,他有时候自嘲“不务正业”,而要做点自己感兴趣、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正是因为“不务正业”,胡先生创办了追赖网。中国也有很多法律人创办网络媒体借以传播法治理念,但在湖南,胡勇平先生是我见到的不但创办了网络媒体、而且办得有声有色独具特色的第一人。网站的名字很有创意,概念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不守信用而赖账赖皮,不知道是不是鲁迅说的“国民劣根性”之一,但要对付这种恶劣行为,有时候还真让人头疼,人们常常苦于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它介于道德失信与法律犯罪之间,道德谴责无用,打官司又成本太高。胡先生利用网络新兴媒体这种第三或第四权力,不失为一种建设性的方法之一。而且,这种方法的确是富于成效的,给那些“老赖”产生了极大的威慑。比如,他曾经为湘乡电信收回花费100多万元,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中国的俗话包含的智慧为追赖网的创意做了很好的注脚。我希望追赖网的影响力更大一些,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触角中去,使“老赖”逃无可逃从而净化我们的交往空间。
正是因为有点“不务正业”,他写出了《信用战争》这本书。作为“一个中国律师的自由手稿”,虽然这本书和法律有关,但决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理论、抑或教我们如何办案子的书,而是远远超出了法律的范畴。书中内容,包容万象,从法律知识、维权故事、制度批判,到人生历练、人间万象、街谈巷议,乃至一些插科打诨的趣言趣事,立体地呈现了丰富多采而又无比纠结的转型社会。这本书既包含了一个律师对当下各种社会现象的审视,更是一位作家对社会百态的观察、呈现和感悟。
反过来说,《信用战争》既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书籍,也不是一本法律方面的理论专著。也许,这是一本“大杂烩 ”,但“大杂烩 ”才脍炙人口,也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成为畅销书(这个时代纯文学书几乎越来越鲜有人问津了!)。所以,我们读起来,丝毫没有理论专著的枯燥乏味,也没有纯文学的漂浮无根。他是用文学的修辞和传媒的手段,高度凝练概括法律的真义,弘扬法治的精神。最典型的就是他提出的“宁可错放三千,不可错判一人”,通过改用当年国民党对付共产党的“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体现了法律人严格按照证据来办事的理性严谨精神,更表达了一种宽容宽恕的人文精神。胡勇平先生发表这个观点两个月后,即被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引用。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胡先生也是一位作家,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振聋发聩的效果。
声明不再为他人作序的王跃文先生,此次破例为《信用战争》作了序。在湖南,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数写官场小说的王跃文先生。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起王先生,胡老师也许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在我认识的湖南人当中,胡先生绝对是律师中最好的作家,从另一方面来讲,胡先生又是作家中最好的律师(我想起我的另外一位领路人、湘商文化的开创者伍继延先生,他常常说自己是商人当中最有文化的,是文化人当中最有钱)。我的朋友张茂盛见到胡先生后,直呼他为“基辛格博士”,意即他戴着一副眼镜,很有博士像,而胡先生的确在读博士学位的。如此说来,胡先生还是学者中的律师、律师中的学者。何止如此,我观胡先生,既有博士的学者气度,却又掩饰不了他身上湖南人的江湖气、匪气、霸气。而且他还做过警察,有丰富的侦察经验,难怪他办起案子来得心应手,对坏人具有震慑作用的。综合起来,如果没有律师的法治信仰,作家的文学修辞,学者的博学多识,警察的江湖经验,是断写不出《信用战争》这本书的!
昔有《金融战争》,今有《信用战争》。但是,金融的核心就是“信用”,“信用战争”其实是比“金融战争”更重要的战争!胡先生站的高度更高!而在法律领域的诸多诉讼争议,又何尝不是因为丧失信用或信义后导致的结果?所以,不管是在金融领域、法律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各种生活领域,是关于金融的逻辑、法律的规则还是其他生活的法则,诚信原则是一切人类规则中的元规则,信用则是诚信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实际运用。而这一切指向人类最高的精神领域——“信仰”。当一个民族丧失了最高的信仰,道德沦丧,“人心不古”,诸多的问题纷至沓来。“信用战争”早就在我们内心、在我们这个社会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作为一名律师和作家,胡勇平先生洞察到了危机所在,揭示了时代的困境,并上升到“信用战争”的高度,这无疑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不能不让我们为之一振!我以为,这是敢为人先的湖南人的又一次创举!
让我们向一切不守信用的人、不守信用的行为、不守信用的现象开火吧!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青年学者枕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等发起创办,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潮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中,大同思想网主要关注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复兴及与西方文化比较和融合的大文化观,比如大陆新儒家和儒家宪政的议题等;关注重新书写世界历史和反思西方中心论背景下西方历史话语霸权的大历史观,比如世界文明源头和西史辨伪等议题。同时关注国内国外的时政局势,特设置“时政观察”栏目,体现国学人士不尚空谈重经世致用的特征;关注近世和当代的历史人物,因“道以人传”,人物列传是史家之传统,特设置“人物春秋”栏目;另有文艺诗歌类的好文,亦欢迎各方人士赐稿。
来源:大同思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