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小美。众所周知,现在的人比以前更注重养生,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利好。据WHO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1岁左右,而后,随着医保覆盖率提升、医疗技术改进、营养改善等,去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79岁!
大家好,我是小美。众所周知,现在的人比以前更注重养生,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利好。据WHO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1岁左右,而后,随着医保覆盖率提升、医疗技术改进、营养改善等,去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79岁!
在新中国未成立之前,“长寿命”几乎是一场梦,而如今我们国家的老人“老有所养”,终于可以颐养天年,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明英领导。而常年深耕于农村的我,深知野菜的重要,有些地方甚至称其为“山珍”。野菜就要早春吃,适应季节,要不然怎会有“春菜”的说法呢?
前两天在农村老家,看见二婶挥着镰刀在菜园边砍一丛野草,嘴里还嘟囔:“这‘土匪菜’长得比韭菜还快,抢了我半垄红薯的肥!”我赶忙拦住她:“二婶,这可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菜’,您这可是把金疙瘩当烂泥踩啊!”
“这遭人嫌的野草,怎么就成了‘革命菜’?难不成这还能吃吗?”二婶满脑子的疑问,殊不知这“革命菜”当年可是帮了老辈革命人很多大忙。据说当年红军过草地,战士们饿得眼发绿,就是靠它煮粥撑过来的!
此地菜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有“红军粮”的俗称。一般高50-150厘米,茎秆紫红色,质地脆嫩,折断后渗出白色乳汁。尤其是在春雨期间,噌噌往上窜,也是采食的最佳季节。叶片肥厚带锯齿,正面绿,背面灰白,手感粗糙像砂纸。
花期7-10月,头状花序顶生,小花呈橙红色、黄色,一开就是一大蓬,形似小绒球。鼻子凑近闻一闻,那一股子蒿子味儿直冲脑门,难怪猪都不乐意吃。果期随后,结瘦果,顶端有白色冠毛,借助风力传播撒子。
它们喜温暖湿润环境,常见于田埂、荒地及林缘,耐贫瘠,生长迅速,条件适宜地常成片生长。全株具特殊蒿草香气,主要为嫩茎叶可食,口感微苦,焯水后苦味减轻。《救荒本草》记载其“春采苗叶,熟食可济饥”,明朝闹灾那会儿,老百姓靠它活命,可视为“救荒菜”。
《野菜谱》里还记着道“革命菜粑粑”:嫩叶拌上玉米面,贴在铁锅上烙得焦黄,蒿味全无,咬一口独留满嘴清香。老辈人常言“吃了‘革命菜’,三天不吃饭,照样抡锄头”!现在的“革命菜”已经从“救荒”,变成了一种“养生”地菜。
而关于它的吃法,各地不同。海人最爱拿它炖海螺汤,说是“鲜得眉毛掉”;客家人把它切碎拌米粉蒸,取名“红军粄”;北方人用焯水后拌蒜泥、淋麻油,吃得满嘴生津。《随园食单》夸赞它:“野蔌之香,尤胜家蔬。”
有人说此菜和艾草相似?其实与艾草相比,“革命菜”茎色更深,叶缘锯齿更尖锐,且无艾草浓烈香气。还有人把一点红,也就是民间说的“羊蹄草”误认为“革命菜”,实际上一点红叶片基部呈耳状抱茎,花朵紫红色且折断无白色乳汁。
当季好吃又营养的野菜很多,比如荠菜、蕨菜、马兰头等,很多人依旧记得这“革命菜”,它的入药价值一定值得关注。比如《岭南采药录》记载其“性凉,味苦,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痈”,南方民间有用它治疗蚊虫叮咬的做法。
《滇南本草》记载其“利小便,消水肿”,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用其根茎与玉米须同煮,据说能辅助治疗不少疾病。再入《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中提到它“嫩叶煮水代茶饮,可缓解头晕目眩”,关于“革命菜”的用处还有很多,但是切忌盲目使用,食用价值才是第一位的。
来源:成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