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工信部、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于3月28号到30号在长沙举行,这是湖南首次举办国家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从今天起,本台推出“一带一部 湘聚共赢”专栏,讲述湖南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吸引
由工信部、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于3月28号到30号在长沙举行,这是湖南首次举办国家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从今天起,本台推出“一带一部 湘聚共赢”专栏,讲述湖南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湖南、扎根湖南、赢在湖南。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近年来,湖南承接了不少产业转移而来的项目,补齐了产业短板,催生了新兴产业壮大,企业与湖南实现了共生共赢。
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有5家在长沙。但在过去,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中的发动机、高端核心液压件等大多依赖进口。长沙桑特液压,是液压阀模块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2021年,企业从深圳整体迁入长沙,补齐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关键一环。如今,企业8条柔性产线,可以每天生产一万多套不同型号的液压阀组。长沙市桑特液压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桂永恒:
“我们在长沙的本地化生产之后,本身单价的成本,相比于进口的是大幅度下降,有百分之四五十(降幅)。”
湖南在承接转移方面优势突出,在产业基础优势上,已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优势上,湖南拥有139所高校、125名湘籍院士和众多产业工匠,推进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领跑全球。在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的生产线上,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台整车下线。20年前,吉利落地湘潭时,看重的就是长株潭地区的区位优势与成本优势,去年,吉利在湘潭的工厂产量达到32万辆,以吉利为龙头,如今,湘潭汇聚起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规上企业超85家,本地配套率超过40%。湖南威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一鸣:
“我们从2006年到湘潭,现在的话也是满打满算也是18年了,我们从单一的吉利客户,扩展到株洲北汽,扩展到长沙比亚迪,业务从以前的几千万的规模,现在扩张到差不多5个亿。”
湖南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土地、人力成本比沿海地区低30%——40%,为产业承接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如今,随着广汽埃安、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投产,湖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近百万辆。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补齐产业链短板。在格力电器全球领先的智能“灯塔工厂”——长沙格力产业园及周边,以格力为“链主”企业,在宁乡的生产配套上下游企业近30家,大幅缩短采购周期。今年2月,金龙精密铜管集团长沙工厂投产,马力全开,一天要产出三万个空调零部件,送往格力空调长沙工厂。而以往,这些零部件长期依赖外省采购,如今,企业投产后,把配套的半径缩短到3公里。金龙集团长沙金乡精密厂厂长 葛述志:
“我们就贴近客户来建厂,目前格力已经给我们下订单达到了40吨。”
政府筑巢,园区搭台,湖南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承接方向地区,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2024年,湖南制造业引资占比提升到45.4%,来湘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12家。高质量招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记者:向广(综合湖南新闻联播)
编审:孙勇、李浩、于红臣
来源:马栏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