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髓衰竭(Bone Marrow Failure, BMF)是指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生成足够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本质是造血干细胞或微环境异常,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 定义
骨髓衰竭(Bone Marrow Failure, BMF)是指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生成足够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本质是造血干细胞或微环境异常,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2. 分类与病因
- 先天性骨髓衰竭
- 范可尼贫血(FA):DNA修复缺陷相关,常伴先天畸形。
- 先天性角化不良(DKC):端粒酶功能障碍,典型三联征:皮肤色素沉着、指甲萎缩、口腔白斑。
-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胰腺功能不全伴骨髓衰竭。
- 获得性骨髓衰竭
-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损伤,T细胞异常活化攻击骨髓。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性造血异常,高风险转化为白血病。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补体介导的溶血,伴骨髓衰竭。
- 继发性因素:
- 药物/毒素:苯、化疗药物、氯霉素。
- 感染:肝炎病毒、EB病毒、HIV。
- 放射线:电离辐射损伤造血干细胞。
3. 临床表现
- 贫血相关:乏力、苍白、心悸、呼吸困难。
- 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口腔溃疡、肺炎、败血症)。
- 血小板减少:皮肤瘀点、鼻出血、消化道出血。
- 其他特征:
- 先天性BMF:生长迟缓、骨骼畸形(如FA的拇指缺如)。
- MDS:病态造血(外周血见幼稚细胞)。
- PNH:血红蛋白尿、血栓倾向。
4. 诊断方法
- 全血细胞计数(CBC):三系减少(Hb↓、中性粒细胞
- 骨髓检查:
- 骨髓穿刺与活检:评估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AA呈低增生,MDS有病态造血)。
- 流式细胞术:检测PNH克隆(CD55/CD59缺失)。
- 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核型分析:MDS常见5q-、-7、+8等异常。
- 基因突变筛查:FA相关基因(FANCA、FANCC)、端粒酶基因(TERT、TERC)。
- 其他:
- 网织红细胞计数(AA中减少)。
- 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排除肝炎相关BMF)。
5. 治疗原则
- 支持治疗:
- 输血: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需注意铁过载及同种免疫)。
- 抗感染:粒细胞缺乏时使用G-CSF、预防性抗生素。
- 祛铁治疗:长期输血者使用地拉罗司、祛铁胺。
- 免疫抑制治疗(IST):
-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A的一线方案,有效率60-70%。
-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 适应症:年轻患者(
- 先天性BMF:唯一根治手段(如FA患者需低强度预处理)。
- 靶向与新型治疗:
- 艾曲波帕(TPO受体激动剂):刺激造血,用于难治性AA。
- 抗补体治疗(如依库珠单抗):针对PNH克隆。
- 基因疗法:临床试验中(如FA的基因校正)。
6. 预后与监测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IST治疗无效者5年生存率
- MDS:
- 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分层指导治疗,高危型中位生存期
- 先天性BMF:
- FA患者易进展为MDS/AML,需定期骨髓监测。
7. 研究进展
- 端粒酶调节剂:如Danazol用于端粒病相关BMF。
- 表观遗传治疗: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用于MDS。
- CAR-T细胞疗法:探索在克隆性BMF中的应用。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总结
骨髓衰竭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需通过精准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先天性BMF强调遗传诊断与移植时机,获得性BMF以免疫抑制和靶向治疗为主。未来基因编辑与新型靶向药物有望突破治疗瓶颈。
来源:黄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