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餐、积分兑换、文明督察 唐河润养节约新风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08:28 5

摘要:3月18日,当清晨的薄雾笼罩唐河县城,澄源路南段的“潮乡居”包子铺迎来第一批食客。老板马占三指着菜单上的“半份油条”提醒顾客:“您三位点一份半刚好,不够了再加。”这样的服务场景,是唐河县餐桌文明行动的一个寻常画面。

3月18日,当清晨的薄雾笼罩唐河县城,澄源路南段的“潮乡居”包子铺迎来第一批食客。老板马占三指着菜单上的“半份油条”提醒顾客:“您三位点一份半刚好,不够了再加。”这样的服务场景,是唐河县餐桌文明行动的一个寻常画面。

去年以来,随着5.6万份彩色宣传册悄然走进社区公告栏、餐馆收银台等,一场润物无声的餐桌文明在唐河县徐徐展开。

智慧转型制度推行 让文明成为习惯

在唐河县第一小学食堂,四·六班学生姚卓霏的“节约能量卡”已贴满五颗星。“每一颗星代表一周的光盘记录!”小姑娘自豪地说。据了解,这种将美德量化的教育创新,让唐河县37所中小学的剩餐率同比下降89%。

随着文明理念不断扎根,唐河县餐饮行业的智慧转型悄然加速。唐河县餐饮协会会长杨文庆表示:“推行‘小份菜电子菜单’后,会员单位的日均厨余量从200斤锐减至50斤。”

在“王顺发”饭店,服务员郭瑞娟手持智能点餐Pad,系统根据用餐人数自动生成建议菜单——“您四位点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刚好。”类似的创意还有:火锅店的“九宫格拼盘”,让食材利用率提升40%;婚宴配餐公式让宴席浪费率下降72%;外卖平台的“米饭克数选择器”则减少了30%的主食浪费。

更具突破性的是“文明督察员”制度的推行。退休教师董书云被聘为“文明督察员”,她手持可称量厨余的电子秤穿梭于餐饮街,在她的巡查日志里,记录着这样的可喜变化:上周劝导的年轻食客不仅当场打包剩面,更在朋友圈发起“晒空碗”挑战。

这种柔性监督与自觉践行的结合,让文明从规则逐渐转化为习惯。

数字赋能全民参与 指尖传递文明‌

夜幕降临,唐河美食街的霓虹灯下,市民刘自德正用手机拍摄“光盘”照片,参与“晒空碗换消费券”活动。这项由唐河市场监管部门发起的活动,在社交平台扩散开来——“唐河光盘挑战”话题累计播放量突破220万次,3.6万条打卡视频构建起全民参与的文明图谱。

同时,商家的创意比拼则为节约注入时尚基因:“节约积分换霸王餐”让回头客增长25%,“边角料美食盲盒”日均售出200份,农贸市场的“丑蔬菜特卖区”每日消化掉1.2吨非常规品相农产品。正如外卖骑手赵桦岩所说:“现在送餐时经常看见顾客特意备注‘少饭量’,这和过去大不相同。”

市场监管员吕岩松的巡查日志更新着数字:“今日抽查10家餐馆,厨余同比减少67%。”这看似枯燥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整座城市的文明蜕变:机关食堂的智能计量系统精准分析1200名公务员的用餐习惯,社区的“共享菜谱”让余粮化作邻里温情,校园“粮食银行”已兑换1.3万件文具。

这种改变正重塑城市精神。市民魏然感慨:“打包不再是‘丢面子’,而是新时尚。”小学生王恒宇端着光洁的餐盘说:“老师说,吃光饭菜就像把春天留在碗底。”

从早餐铺的半份油条到宴席上的智慧配餐,从校园的能量卡到云端的文明积分,唐河人以碗盘为纸、以筷作笔,书写着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交融的鲜活篇章——在这里,每粒米都丈量着文明的温度,每顿餐都见证着城市的成长。

全媒体记者 李辉 通讯员 鲁新建

来源:南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