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上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花海北路上,一片欢腾。在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门源县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开犁及农资打假启动仪式。这不仅是对古老农耕文化的致敬,更是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
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3月26日上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花海北路上,一片欢腾。在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门源县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开犁及农资打假启动仪式。这不仅是对古老农耕文化的致敬,更是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
门源县农田开耕
伴着阵阵喜庆的音乐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门源县东川镇麻当村的村民或穿着鲜艳的花袄,手持绿绸子翩翩起舞;或头戴白巾,脖子上套着写有“五谷丰登”的木盒。大家手执锄头、碌碡(liù zhou)、簸箕,牵着两头牦牛,生动地演绎着古老的“二牛抬杠”图景。
这一幕,仿佛将大家带回了古老的农耕时代。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充满传统韵味的精彩瞬间。
在农资展示区,门源县的特色农产品菜籽油、青稞面被整齐摆放在桌子上,吸引了众多目光。现场还展示了门源县农业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北青1号、北青2号”等青稞新品种,这些品种都是经过精心培育,适合门源县种植环境的优选品种,它们将为门源县的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助农提高种植效率
在现代农业机械展示区,村民们早早聚集在田间,期待现代农业科技的精彩呈现。现场,七八台现代化轮式拖拉机轰鸣着缓缓驶过田野。天空中,用于青稞出苗后喷洒叶面肥和杀虫剂的大型植保无人机掠过,这些先进的农牧机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门源县的农田耕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青海东筱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胜介绍:“以前喷洒肥料和杀虫剂全靠人工背桶、手压喷雾器,速度慢且效率低。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植保无人机,一天时间完成量可以达到500亩到800亩,效率翻倍了。”
青海省恒信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强也感慨地说,以前使用的推土机式拖拉机劳动强度大、故障频发,每天只能耕作三四十亩地。而现在使用的现代化轮式拖拉机,一天就能耕作三四百亩地,效率提升了近十倍。
看着眼前的壮观场景,门源县泉口镇后沟村村民柳芝福感慨地说:“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了门源县农业发展的新希望。我们后沟村总共有6000多亩地,全部承包给了村里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植青稞和油菜。4月我们就要开始先播种青稞了,过去播种要两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机械越来越先进了,天气好的话一周就能播种完,我们要用科技的力量,让土地更加肥沃,让生活更加美好。”
农牧民争做“新农人”
在启动仪式上,门源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祁宏胜回顾了过去一年门源县在现代农业上的丰硕成果:“粮食总产同比增长1.2%,油菜总产量同比增长1.6%。‘门源青稞’‘门源菜籽油’等农畜产品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祁宏胜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门源儿女勤劳智慧的赞美,以及对门源县未来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
展望未来,祁宏胜号召全县人民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时贵如金,沃野启新程。全县农技人员要当好‘科技特派员’,农牧民朋友要争做‘新农人’,让我们共同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时代的‘归园田居’。”祁宏胜说。
随后,海北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向门源县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代表颁发了品种授权书。同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门源支公司与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签订了农作物保险协议,门源县科技特派员代表与农业服务对象代表也签订了技术指导服务协议,为农业科技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春耕开犁及农资打假启动仪式,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门源县儿女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