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近6%!再鼎医药一季度亏损收窄,港股18A风向调转
其中,卫伟迦及卫力迦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净额达1810万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近40%。再鼎医药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卫伟迦自2023年9月上市以及自2024年1月1日起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以来,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的提
其中,卫伟迦及卫力迦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净额达1810万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近40%。再鼎医药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卫伟迦自2023年9月上市以及自2024年1月1日起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以来,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的提
近日,英特尔的2025年度Direct Connect大会在加州的圣荷塞召开,这个会主要是用来介绍晶圆代工业务的最新进展。本次大会,英特尔例行展示了工艺技术路线图,特别提到了18A后续的14A工艺和18A衍生工艺。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本次大会上也强调了英特尔
近期,知名分析机构TIRIAS Research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照片,这些照片摄于2025年英特尔代工大会的活动现场,揭示了EDA与IP领域的领军企业Synopsys新思科技与英特尔之间的深度合作。据悉,Synopsys将为英特尔的18A及18A-P节点
2024年2月,Intel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专门负责代工制造的Intel代工(Intel Foundry)正式成立,与专门负责产品设计的Intel产品(Intel Product)并立,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激励。
英特尔Intel18A制程获英伟达、博通等大厂青睐,能否逆袭半导体代工?据报道,英特尔即将量产的最尖端制程工艺Intel18A不仅将被自身产品采用,还将获取英伟达、博通等ASIC厂商的代工订单,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企业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百济与信达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在2024年底已超100亿元。其中百济神州以28亿美元(约204亿元)的现金储备一骑绝尘,位居榜首。信达生物则以102亿元位居次席。这也是18A药企中唯二破百亿的药企。
英特尔将在即将举行的2025年VLSI研讨会上详细介绍其Intel 18A制造技术(1.8nm)相对于Intel 3(7nm)工艺的优。正如预期的那样,新的生产节点将在功耗、性能和面积(PPA)指标方面带来显著提升,从而为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产品带来切实的优势。
202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 Symposium)即将于6月8日至12日在日本京都举行。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VLSI Symposium吸引了全球业界专家和学者的目光。近日,VLSI官方发布了预览文档,其中披露了一系列将在会上公布的论文
作为半导体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时刻都想重回巅峰,而能否实现目标,就要看英特尔最新 18A 制造技术了。除了引入RibbonFET 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技术和PowerVia 背面供电技术这两大核心技术外,它还能带来性能、功耗和密度的提升。
在半导体行业的瞩目之下,202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 Symposium)即将于6月8日至12日在日本京都拉开帷幕。作为该领域最负盛名的国际盛会,VLSI Symposium每年都会吸引全球顶尖企业和学者共襄盛举。
英特尔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VLSI研讨会上,详细披露了其最新的18A制程节点技术,标志着半导体领域的又一大步迈进。此番技术展示,明显剑指台积电2nm制程,竞争态势显著。
近日,英特尔在2025年VLSI研讨会上公布了更多关于其最新制程节点Intel18A的细节,展现了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最新突破,并与台积电的2nm制程展开直接竞争。
目前,英特尔各部门的表现普遍不佳,但展望未来,晶圆带服务(IFS)似乎有可能扭转公司的局面。在前执行长Pat Gelsinger 的领导下,英特尔在晶圆代工部门方面积极投资与发展,这最终导致英特尔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与供应链进行垂直合作。
在PPA(性能、功耗、面积)比较中,Intel 18A在标准Arm核心架构的芯片上,1.1V电压下实现了25%的速度提升和36%的功耗降低。
英特尔的部门目前总体表现相当糟糕,但当你展望未来时,IFS 似乎有可能为公司扭转局面。在 Pat Gelsinger 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代工部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导致英特尔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虽然过去的情况并不顺利,但未来似乎一片光明,因为
业内人士认为,距离港交所2018年在新的《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允许未盈利、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下称“18A公司”)已有7年,部分头部公司凭借大热单品或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以下简称BD)探索出盈利模式。映恩生物受
业内人士认为,距离港交所2018年在新的《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允许未盈利、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下称“18A公司”)已有7年,部分头部公司凭借大热单品或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以下简称BD)探索出盈利模式。映恩生物受
映恩生物(09606)港股IPO招股结束,成为自2022年以来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最大规模的IPO项目。据悉,此次发行募资总额达2.11亿美元,较原计划大幅提升,凸显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强烈信心。
作为一类新兴的大分子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结合了抗体的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效应,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优秀的疗效和潜力,有着“魔法子弹”的称号。
4月10日,ADC明星药企映恩生物完成招股。据氨基君了解,结果堪称火爆,映恩生物完成超募,最终募资额超过2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映恩生物创造了2022年以来18A章节港股上市的多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