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你最喜欢谁?
“唐宋八大家”是对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这八位“男神”,你们最喜欢谁?[doge] [一]韩愈:逆袭大师,百代文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唐宋八大家”是对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这八位“男神”,你们最喜欢谁?[doge] [一]韩愈:逆袭大师,百代文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元和十四年冬,当死神降临时,柳州刺史柳宗元正赤脚站在衙门后院奋力掘一口新井。此时的他何曾料到,自己托付刘禹锡的信件已在路上。信中写尽对两个稚子的牵挂,却只字未提自己咳血的沉疴。
公元 793 年,长安城春闱放榜,21 岁的柳宗元和 22 岁的刘禹锡同时高中进士。两个出身完全不同的青年才俊,在雁塔题名时或许不会想到,他们两人的这场相遇将开启中国历史上最荡气回肠的文人友谊。
元和十年的暮春,长安朱雀大街的柳絮像一场未停的雪,扑在柳宗元的青衫上。他刚从承天门回来,腰间的鱼袋还未暖热,新的贬谪诏书已攥在掌心,墨迹在宣纸上洇出冷意 —— 柳州刺史。
“刘柳”的缘分始于贞元九年(793),那一年,21岁的柳宗元与年长一岁的刘禹锡同登进士榜,这一点与“元白”类似,元稹和白居易也是同年同榜进士,只不过“元白”是贞元十六年(800)的进士。
他是唐朝的“丧系”顶流,仅用十个字,就将孤独写出了顶级美感。他出身公务员世家,却一路被贬,人生境遇急转直下 。有人称他为“寂寞小王子”,十年独钓寒江雪;也有人调侃他是“被迫营业的旅行博主”,因为他的写景文章篇篇都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破碎感。他便是王者开局,之后却一
进士及第后不久,刘、柳先后经历父丧,直至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转任京兆府蓝田尉,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同在京兆尹韦夏卿手下当幕僚,得以重聚。本就相熟的二人朝夕相处,常在一处研习古文和书法。两年后,他们又同时调往御史台,受到太子(后来的唐顺宗李诵)
身为父母,在有意无意中总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于“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总觉得孩子是别人家的乖。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词悄然发生了语义增值,既是对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赋予了优秀孩子的潜在含义。
诗词君要分享《唐诗三百首》中50个线净的诗句,温柔了心灵,让人心生欢喜,一起来读一读吧!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为顺宗。时李诵已经中风失语,无法打理朝政,因此制诰大权便落在了宠妃牛美人和原太子侍读王叔文手中。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刘禹锡贬谪荒远,已经整整九年了。九年前,即永贞元年(805),在大唐历史上,是波诡云谲、惊涛骇浪的一年。元月,德宗卒,顺宗即位,王伾、王叔文秉权用事,柳宗元、刘禹锡亦意气风发,一场被后世称为“永贞革新”的改革全面铺开。那一年的宗元,
有人官至宰相却孤独终老,有人名满天下却客死他乡,更有人因政治斗争被剥夺了生而为人的基本尊严。
第一句“千年石上古人踪”,是说,在千年的古道上,哪个是古人走过所留下的踪迹呢?看看啊,佛陀所发现和指示的“古道”,诸佛菩萨是怎样认识和实践的呢?古圣先贤是如何成圣成贤的呢?
一声声诗词齐诵,一幕幕课本剧呈现,一句句深入解读……一个伟大的文人形象随之鲜活。4月26日下午,随着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深入,由山西省图书馆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重读经典系列之重读柳宗元”迎来一场重磅活动——《蛇影潭声说古今——柳宗元经典三重镜》讲座开启。
“今天,我们以墨为舟、以志为桨,让千年龙城的文明,在少年的朗诵里永远明亮!”23日,2025年柳州市“书香柳州 阅动龙城”全民阅读活动,在市景行小学少年们慷慨激扬的朗诵中拉开序幕。
山西籍小说家韩石山在《背负传统中国的山西人》一文中提到:“很多山西人现在的性格,只是传统中国文化表现的集中的显现……地理位置决定了秉性。”近日,笔者阅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文集,对韩先生的观点颇有同感:山西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对土地的敏感性,在柳宗元身上同样有集
苏轼苏辙兄弟俩的名,都是车字旁。他俩的父亲苏洵,在《名二子说》一文中,讲述了取名由来。其对儿子心灵世界的观察入微,让人不得不叹一声“知子莫若父”:
公元805年,33岁的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一去10年整。这首《江雪》就是作于此间。
在深山密林之中,他寻到一处美景,并写下了千古名篇《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在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可谓年少成才,对当时的贡献记载较多的有、兴办学堂、开凿水井、释放奴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