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护中华典籍为己任——顾廷龙与图书馆
顾廷龙(1904—1998年)是我国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版本目录学家。从早年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和投身图书馆事业,到革命战争年代对图书文化遗产的奋力保护,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图书馆事业的集大成,这位20世纪的见证人,以中华文脉的守护者为肇始,以66年的求索深刻影响着
顾廷龙(1904—1998年)是我国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版本目录学家。从早年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和投身图书馆事业,到革命战争年代对图书文化遗产的奋力保护,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图书馆事业的集大成,这位20世纪的见证人,以中华文脉的守护者为肇始,以66年的求索深刻影响着
江平(1930—2023),中国著名法学家,祖籍浙江省宁波市。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曾参与《民法通则》《合同法》《信托法》《国家赔偿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担任《行政诉讼法》立法组组长以及《民法典》编纂负责人。
炮声隆隆中,清华大学和毗邻的燕京大学,几乎人人通宵未眠。为防止战祸殃及校园,钱伟长和费孝通等教师成立清华应变委员会,胸前挂着望远镜巡逻;燕园中,校长陆志韦和中外教师也轮流值班。
提起乔冠华的婚姻,后世人最先想到的是他的现任妻子章含之,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乔冠华的第一任妻子龚澎同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革命家。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篇评论文字出自毛泽东,毛的文字一贯尖锐犀利,直达要害,寥寥几句话,司徒雷登欲走欲留,左支右拙,张皇失措的尴尬处境
他撑着年迈的身子来到杨绛家,但在扶着栏杆吃力地上楼时,杨绛走了出来,劝说道:“楼梯难走,你莫要知难而上!”
许清如抱着几本厚重的《资治通鉴》,匆匆穿过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走廊。六月的阳光透过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窗,在她浅蓝色阴丹士林旗袍上投下斑驳光影。远处传来隐约的炮声,但图书馆内依然静谧如常,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钢笔书写的细微声响。
我于1949年7月在长春市出生,我的先祖是在1800年从山东省禹城夏庄挑八股绳来到伊通河边安家落户的,在我的印象中山东没有家族的人与我们有过交流,所以在我小的时候的信息源只有家庭、大杂院和学校。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科技史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出身名门却投身物理学,1930年以燕京大学物理系唯一的女生身份打破性别桎梏;她放弃国际学术界的至高荣誉,隐姓埋名三十年,将毕生智慧熔铸进国家核盾牌的锻造中。她就是中国原子弹研发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核心成员——王承书,她的
《我所知道的北大“学二代”》一文在“学人scholar”平台发布后,承蒙热心校友关注,或指出讹误、疏漏,或提供资料、线索,故有此次增补、修订,不胜感激之至。在此,向几位鼓励我帮助我的校友,技物系六三级学长张从老师,中文系七八级学长郭力女士,同学谢凌岚、于亭和王
欲创造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市场,显然离不开一国之大学的潺潺培育与浸淫——若言我们今日思想之匮乏,或许,就是主要源于我们缺乏更多有思想深度的大学。
欲创造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市场,显然离不开一国之大学的潺潺培育与浸淫——若言我们今日思想之匮乏,或许,就是主要源于我们缺乏更多有思想深度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