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爱龙:张宗祥、沙孟海对敦煌遗书书学价值的认识
学术研究讲求“三新”,即新材料、新方法、新成果,书学研究岂能例外。20世纪初期,安阳殷商甲骨文、莫高窟敦煌遗书、西北秦汉简牍、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陆续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最轰动的“四大发现”,从而迎来了中国学术继乾嘉学术后的又一次飞跃发展。其中敦煌遗书的
学术研究讲求“三新”,即新材料、新方法、新成果,书学研究岂能例外。20世纪初期,安阳殷商甲骨文、莫高窟敦煌遗书、西北秦汉简牍、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陆续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最轰动的“四大发现”,从而迎来了中国学术继乾嘉学术后的又一次飞跃发展。其中敦煌遗书的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历代书法资料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其书学研究三次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创作也备受肯定。
于安澜(1902—1999.8),原名海晏,字安澜,后以字行,男,汉族,河南滑县人。先后求学于河南汲县省立十二中学,中州大学预科继入该校中文系,毕业后任师范学校教师年余,后考入北京私立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声韵学。1949年后定居开封,执教于河南大学。自幼喜
于安澜(1902—1999.8),原名海晏,字安澜,后以字行,男,汉族,河南滑县人。先后求学于河南汲县省立十二中学,中州大学预科继入该校中文系,毕业后任师范学校教师年余,后考入北京私立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声韵学。1949年后定居开封,执教于河南大学。自幼喜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是理解中国书法美学本质的核心命题。这一论断将书法艺术的终极境界归结为与自然妙有的冥合,超越了单纯技法层面的讨论,直指艺术创造与天地自然的内在关联。在当代艺术理论中重新审视这一命题,不仅能够揭示传统书学的深
杨墨纯先生的书法贡献确实是时代意想不到的。他通过创立新的书法学科和书体,为中国书法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日,不少网友早上打开手机“批奏折”(刷短视频)的时候,突然发现刷到外国博主的概率越来越高,如果要是给其中一个外国博主的视频点赞,接下来的十个视频,可能有七八个都是外国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