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谷雨雨连绵,下午谷雨干断河”,今年谷雨在何时?农谚咋说
谷雨,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个节气标志着春季时节的结束,而农民们却刚进入繁忙的农业生产阶段。在这个时节,“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是农家的金玉良言。因为红薯对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谷雨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气候。
谷雨,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个节气标志着春季时节的结束,而农民们却刚进入繁忙的农业生产阶段。在这个时节,“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是农家的金玉良言。因为红薯对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谷雨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气候。
还有几天时间就到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俗话说:“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雨前后正是移栽地瓜的好时机,最晚不要超过立夏节气。红薯是喜温植物,对温度的理想要求是18—20摄氏度,进入谷雨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开始回升,比较符合红薯的生长范围,并
有些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却未必真的弄懂,比如“清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回老家祭祖上坟,但如果有人问一句:“清明节和清明节气是一回事吗?”恐怕很多人会愣住。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
咱们的老祖宗看时间根本不用手机!抬头瞅一眼北斗七星,就知道该种麦子还是收水稻。可现在的公历月份乱成一锅粥,2月少3天、8月硬凑31天……
时光过得好快,转眼已是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十一。同时,今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寒冷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农田里麦苗开始返青,油菜花开始绽放。树木也抽出嫩芽,柳条随风轻摆,这一切都标志着冬天真的已经离我们远去。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时间过得真快,冬日的寒意渐渐消散,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我们即将迎来春分节气。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春季已过半,是自然界阴阳平衡的重要时刻。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花不胜威”,时间过的真快,3月20日我们将迎来春分节气,春分是春天的第4个节气,春分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已经过了一大半,因此春分平分了春天;同时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春分当天南北半球各地昼夜时间等长。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二十四节气 ——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文化瑰宝,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在我国民间被作为春季开始的日子。宋朝张栻《立春偶成》诗:“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浩瀚的宇宙中总有一些独特的星象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在北半球的夜空中,北斗七星便是其中最为耀眼和引人注目的存在。这七颗亮星排列成斗形(或杓形),仿佛是宇宙特意为人类打造的一个神秘符号,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深深烙印在人类的文化与历
2025年央视春晚上,一曲《斗柄指东天下春》惊艳全网。歌词中反复吟唱的“斗柄指东”,不仅是诗意的浪漫,更暗藏了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顶级智慧——北斗七星,竟是千年来的“季节遥控器”!
古人发现,地球绕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或者说以地球不动,太阳也相当于围绕着地球转。并且,他们还发现,每晚同一时刻观测北斗七星,其斗柄指向会呈规律性旋转,每年顺时针旋转一周(约每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