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时隔6年,JAK抑制剂治疗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ID)专家共识更新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包含多种病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银屑病关节炎(PsA)、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病,也称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系统性硬化症;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Ps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包含多种病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银屑病关节炎(PsA)、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病,也称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系统性硬化症;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Ps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背痛、脊柱僵硬及外周关节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可分为放射学阴性axSpA(nr-axSpA)和放射学阳性axSpA(r-axSpA/AS)两种亚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是一类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而引发的疾病,全球约10%人口受其困扰。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到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AS),这类疾病以慢性炎症和器官损伤为特征,传统治疗依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存在疗效局
Janus激酶抑制剂即JAK抑制剂为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小分子靶向药物、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tsDMARD),可抗炎,如托法替布(JAK1/3抑制剂)、巴瑞替尼(JAK1/2抑制剂)、乌帕替尼(选择性JAK1抑制剂)、非戈替尼(选择性JAK1抑制剂)
JAK抑制剂是PMF治疗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脾肿大、体质性症状及生活质量。以下是目前获批的主要JAK抑制剂及其具体使用方法(基于2023年最新指南和临床试验数据):
尽管JAK抑制剂是PMF的核心治疗药物,但近年来针对纤维化机制、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新型非JAK抑制剂疗法取得显著进展,以下为截至2023年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分领域阐述):
JAK抑制剂是PMF治疗的基石,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脾肿大、体质性症状及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新一代JAK抑制剂及联合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以下为最新进展(截至2023年):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高达2%~3%,患者不仅要长期承受红斑、鳞屑、瘙痒等症状困扰,更面临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共病风险。
芦可替尼凝胶(HDM3010)是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改良型新药,是一种Janus激酶(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使用方式为外用。芦可替尼凝胶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抑制调节免疫应答起到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作用。
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蛋白的激酶部分,从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JAK-STAT信号通路功能紊乱或异常上调或将诱发炎性疾病、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