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JAK抑制剂是PMF的核心治疗药物,但近年来针对纤维化机制、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新型非JAK抑制剂疗法取得显著进展,以下为截至2023年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分领域阐述):
尽管JAK抑制剂是PMF的核心治疗药物,但近年来针对纤维化机制、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新型非JAK抑制剂疗法取得显著进展,以下为截至2023年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分领域阐述):
一、靶向促纤维化通路的药物
针对骨髓纤维化核心驱动因子(如TGF-β、BET蛋白)的药物:
1. Pelabresib(CPI-0610)——BET抑制剂
- 机制:抑制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蛋白,阻断促纤维化基因(如TGF-β、IL-6)转录。
- 进展:
- MANIFEST-2 III期试验(2023年中期数据):联合鲁索替尼 vs. 单药鲁索替尼,联合组脾脏体积缩小≥35%的比例达68%(单药组为40%),贫血改善率提高。
- 纤维化逆转潜力:部分患者骨髓纤维化分级(MF)降低,胶原沉积减少。
2. PRM-151(重组人乳铁蛋白)
- 机制:结合并中和TGF-β,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生成。
- 临床数据:
- II期试验(NCT01981850):单药或联合鲁索替尼治疗,30%患者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MF分级降低≥1级)。
- 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无显著骨髓抑制。
3. AVID200(TGF-β陷阱蛋白)
- 机制:融合蛋白结合TGF-β1/3,阻断其信号传导。
- 进展:
- I期试验(NCT03834662):初步显示可降低血清TGF-β水平,部分患者脾脏缩小,正在评估抗纤维化效果。
二、促凋亡与表观遗传调节剂
通过诱导恶性克隆凋亡或逆转表观遗传异常发挥作用:
1. Navitoclax(BCL-2/BCL-xL抑制剂)
- 机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BCL-xL,促进恶性细胞凋亡。
- 最新数据:
- II期试验(NCT03222609):联合鲁索替尼治疗,脾脏体积缩小≥35%的比例达60%,贫血改善率显著高于单药组(2023 ASH报道)。
- 挑战:血小板减少(BCL-xL抑制所致),需剂量调整。
2. IDH1/2抑制剂(Ivosidenib/Enasidenib)
- 适应症:IDH1/2突变阳性PMF患者(占5-10%)。
- 作用:逆转异常代谢产物(2-HG)积累,改善造血分化。
- 进展:
- I/II期试验(NCT03471260):IDH1突变患者中,30%达到血液学缓解,纤维化标志物(如COL1A1)下降。
3. LSD1抑制剂(Bomedemstat)
- 机制: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阻断恶性克隆增殖。
- 试验数据:
- II期试验(NCT03136185):单药治疗JAK抑制剂耐药患者,脾脏缩小率25%,体质性症状改善率40%。
三、免疫治疗与细胞治疗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或靶向恶性克隆的细胞疗法:
1. PD-1/PD-L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
- 机制:解除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抗肿瘤活性。
- 进展:
- 联合鲁索替尼(NCT03065400):早期试验显示,部分患者脾脏缩小和症状改善,但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
2. CD47单抗(Magrolimab)
- 机制:阻断“别吃我”信号,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恶性细胞。
- 试验:
- Ib期试验(NCT03248479):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PMF,初步显示血液学缓解和纤维化减轻。
3. CAR-T细胞疗法
- 靶点:CD123(PMF干细胞表面高表达)。
- 进展:
- 临床前研究:CD123 CAR-T在小鼠模型中显著减少纤维化和白血病转化(2023年《Blood》报道)。
- 挑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靶向毒性。
四、支持治疗与新型贫血管理
1. Luspatercept(激活素受体配体陷阱)
- 机制:调节红细胞成熟,改善无效造血。
- 适应症:输血依赖性贫血(2020年FDA批准用于MDS,PMF适应症拓展中)。
- BELIEVE试验扩展组(2023年更新):PMF患者输血需求减少率30%,血红蛋白提升≥1.5g/dL比例达25%。
2. 铁调素调节剂(PTG-300)
- 机制:抑制铁调素(Hepcidin),促进铁利用。
- 进展:
- II期试验(NCT03891095):降低铁调素水平,改善贫血,联合EPO效果更佳。
五、新型联合治疗策略
1、鲁索替尼 + Pelabresib :机制-JAK抑制 + 表观遗传调控;临床试验进展- III期MANIFEST-2显示脾脏应答率提升至68%。
2、鲁索替尼 + Navitoclax:机制-JAK抑制 + 促凋亡;临床试验进展- II期试验显示协同效应,脾脏缩小率60%。
3、鲁索替尼 + PRM-151:机制-JAK抑制 + 抗纤维化;临床试验进展-II期显示纤维化分级改善,耐受性良好。
4、阿扎胞苷 + CD47单抗:机制-表观遗传调控 + 免疫激活;临床试验进展- Ib期试验中高危患者部分缓解。
六、未来方向与挑战
1. 精准分层治疗:
- 基于突变谱(如ASXL1、SRSF2、IDH1/2)选择靶向药物组合。
2. 抗纤维化联合方案:
- TGF-β抑制剂 + JAK抑制剂 + 抗凋亡药物(三联疗法)。
3. 基因编辑技术:
- CRISPR/Cas9修复驱动突变(如JAK2 V617F),尚处临床前研究阶段。
总结
非JAK抑制剂治疗为PMF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尤其适用于JAK抑制剂耐药、不耐受或需针对性改善纤维化的患者:
1. 靶向促纤维化通路(Pelabresib、PRM-151)可能逆转纤维化。
2. 表观遗传药物(IDH抑制剂、LSD1抑制剂)针对特定突变亚群。
3. 免疫治疗(PD-1抑制剂、CAR-T)探索治愈潜力。
来源:健康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