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到将军的刘冬冬上将
军人是国家的钢铁长城,是和平的坚强守护者,在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扛起钢枪,站到保家卫国的最前线,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在默默无闻的边疆哨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所以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军人是国家的钢铁长城,是和平的坚强守护者,在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扛起钢枪,站到保家卫国的最前线,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在默默无闻的边疆哨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所以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写在前面的话:余身在军旅数十年,结识的老战友、老部下不计其数,但有几个人几十年后还能记得,原因是我评价一个人不看他职位多高,手里有多少钱,而是着重他在文化上的建树,在专业上的成就,是否有奋进的人生姿态,所以我这个系列的总名称叫《落潮再看腿长短——我所结识的军旅
《陆军第六十二师(兰州军区守备师)炮兵团历史》(以下简称《团史》)就要付印了,宝祥、林周邀我写序,我虽然在炮兵团工作时间较长,也比大家多穿过几身军装,但要为这样一部沉甸甸的史稿作序,深感力不从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80年,杨得志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的目光为何会聚焦在西北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兰州军区,地处偏远却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使命,这里的战备情况究竟如何?
一九四三年,延安新华社播发了翻译的苏联剧本《前线》。这个戏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老将戈尔洛夫骄傲自满、保守落后的军事思想;热情歌颂了以欧格涅夫为代表的一批好学上进、能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战将,扭转了战局,使苏军化险为夷。这是一出军事题材的好剧本,当时在敌后根据地的八
1911年深秋,陕西葭州(今佳县)螅镇乡的黄土沟壑间,张家第六个男婴在窑洞中降生。1927年榆林中学时期,张达志以"张志远"为笔名在《塞上》杂志发表《论农民武装》,提出"以红枪会为基础,建立革命自卫军"的主张。1929年入党时,他将《共产党宣言》关键段落编入陕
2025年2月25日,我刚在《拂晓哨位》账号上发了篇怀念原宁夏军区参谋长张魁少将的文章《珍藏了三十一年的记忆》,第二天上午,我当战士时的新闻“引路人”、原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何哲便从他休养的四川成都,通过微信给我竖了3个大拇指,并留言:“今年抽空
2025年2月25日,我刚在“拂晓哨位”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怀念原宁夏军区参谋长张魁少将的《珍藏了三十一年的记忆》的文章。第二天上午,我当战士时的新闻报道“引路人”,原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何哲便从他休养的四川成都,通过微信给我竖了3个大拇指,并留
1909年2月2日,张潘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家坊区月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位原名张环继、曾用名张伍成的农家子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最终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伟大历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