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丛林:“八表”之语、“书生”习性与“儒臣”风格——张之洞的一个侧面
摘要 :“探花”张之洞经不止一任外省考官和学政历练,回到京师后又成为“清流”先锋。光绪七年冬被授山西巡抚,开启了其疆吏生涯。在他初任晋抚的谢恩折中,因有“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的语句而备受奚落和讽刺。及至“庚子议和”,又因事被李鸿章指斥其“书生之习”不改。张之洞
摘要 :“探花”张之洞经不止一任外省考官和学政历练,回到京师后又成为“清流”先锋。光绪七年冬被授山西巡抚,开启了其疆吏生涯。在他初任晋抚的谢恩折中,因有“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的语句而备受奚落和讽刺。及至“庚子议和”,又因事被李鸿章指斥其“书生之习”不改。张之洞
张之洞自1867年任浙江乡试副考官以后,长年担任学官,于1876年卸职回京。近十年时间里,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等职。其间,他积极整顿科场,革除科举弊病,重塑士林新风,湖北、四川两地教育焕然一新。张之洞早年从事教育的经历,为国家
张之洞生平以政治事功著称,本不是学术史上的显要人物。然开府辟官,扬厉中外数十载,至老境侵寻之日,他面对亲故叙说心事,自抉一生之向往所在:“吾生性疏旷,雅不称为外吏,自愿常为京朝官,读书著述以终其身。”(《抱冰堂弟子记》)言之犹有余憾。张之洞去世后不久,尚流亡海
若想以保守封闭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用心可谓良苦,而结果不仅无裨于事,反而更加被动,“弘扬民族文化”云云则更无从谈起;相反,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一个国家、民族的“软实力”才能强大。
我奉公差回到1985年的汪营小镇时,那里的青石小街已铺成了柏油路。沿河而建的吊脚楼已为青砖瓦房所取代,连那条蜿蜒的小河也改成了笔直的人工河。水依旧流淌,只是没有了沙滩深潭,再也看不见穿梭成群的鱼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