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弄」六周年 【说声再见,依然相见】
时间过得飞快,2019年4月1日的愚人节三弄这个公众号以“有人看是分享,没人看是私藏”而创建,一眨眼三弄写公众号马上整整六个年头了,趁着周末写个周年纪念文章。
时间过得飞快,2019年4月1日的愚人节三弄这个公众号以“有人看是分享,没人看是私藏”而创建,一眨眼三弄写公众号马上整整六个年头了,趁着周末写个周年纪念文章。
45岁男人的脊梁弯成虾米,可裤腰带上的房贷还没还清,孩子补习班的账单像催命符。
深夜的村子里,老张蹲在十平米的出租屋啃着冷馒头。这个三年前因工厂倒闭失业的中年男人,此刻正用手机播放着《毛选》音频。
引言:从土地烽烟到三大战役,从政策纠偏到政权鼎革,毛公以“诗家笔、兵家谋、哲人思”,绘就解放战争壮阔画卷。其文辞兼得《孙子》之精妙与《史记》之雄浑,政策论述似《盐铁论》之务实,战略谋划如《隆中对》之深远。
职场小白讨好所有人,结果被当成便利贴创业者盲目扩张人脉,反被无效社交拖垮企业家精准锁定上下游,三年做到行业头部强者逻辑:像红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把80%资源投入20%关键盟友。深圳某科技公司老板,每年砍掉95%供应商,只深耕3家核心合作伙伴,利润率反升45%。
毛选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精髓在于理解他人需求,而非单向输出自我。
“哎呀,我又涨工资了”,“这次项目我干得很漂亮”,这些话在熟人面前可能脱口而出。然而,毛泽东告诉我们,炫耀自己的成就只会让人反感。因为人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得失,而非他人的成功。当你不断强调自己的成就时,可能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嫉妒和不满。更重要的是
他们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默默发光,而不张扬,唯有此,才能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
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认知,仿佛在一瞬间全部瓦解,整个世界变得既陌生又新鲜。
网上那些鸡汤文总是告诉你:“努力就能成功,坚持就能胜利”,我当时信了,真的信了。于是卯足了劲,熬夜加班、日夜奋斗,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以为只要转得够快,成功就会自动找上门。结果呢?90%的努力,最后换来99%的失望。
《毛选》中有个鲜为人知的论断:“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事件(A)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情绪(C),而是你对事件的认知(B)决定了情绪的走向。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悟道和证道的执念中不断徘徊。
毛选《矛盾论》中讲,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事物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中。
最近打开社交媒体,总能看到关于《浪姐6》的讨论,其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千万粉丝网红房琪的“翻车”。那个曾经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励志金句打动无数人的三本逆袭女神,受到央视和各大自媒体、各地主流媒体鼓励传播的网红,被很多失学、大专、普通本科、考研党视为
深夜11点,西二旗地铁站口,28岁的产品经理小林蹲在路边抽烟。下午刚被领导抢了项目成果,微信里躺着房东催租的消息,他突然想起父亲总说"吃亏是福",狠狠把烟头碾碎:"去他的老实人!"
现在满大街年轻人走路都低着脑袋,眼珠子黏在短视频上,活像被勾了魂的提线木偶!这玩意儿可比当年地主老财的鸦片烟更毒,悄么声就把年轻人的精气神给榨干了。
老哥们,咱们这代人活了大半辈子,谁没在酒桌上喝得七荤八素?谁没为“人情”二字掏空腰包?
我曾在短视频中说过,“《毛选》通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可现实中,许多人却一次次踏入同一条情绪的激流,被愤怒的浪头拍打得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