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

张中行:《诗词杂谈》——古体诗

古体诗,或称古诗,是对近体诗而言,没有近体,其前那些杂七杂八的,都是诗(其中一部分有个专利之名,曰乐府诗),不必称为古。唐代近体形成以后,古诗有范围广狭二义,广得读的,狭是写的。读,由《诗经》起,到南北朝主要为文人所作的五言诗,以及各种标题、各种形式的乐府诗(

诗词 古体诗 张中行 诗词杂谈 羌村三首 2025-06-08 10:14  7

张中行:《诗词杂谈》: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情意和诗境

看题目,家之下有敝帚,是想由家当谈起。家当指祖先留下的。祖先,专说大范围且早的,是常说的炎黄子孙的炎黄。炎黄有后,后对更后而言也是祖先。这祖先留下的最值得什么的家当是打破十亿的人口。值得什么呢?不好说,因为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十年代是人多力量大,八十年代

诗词 诗境 张中行 青玉案 诗词杂谈 2025-05-25 10:44  7

张中行:《作文杂谈》——采花成蜜、规格之类、修改、粉饰造作

上一节末尾说到声律,要求锦上添花。写完,自己想想,这本小书本意是为初学说法,思路却跑了野马,闯入平平仄仄平,即使还不够胡来,也总是好高骛远吧?似乎应该赶紧打住。继而一想,既然已经高了,远了,也无妨一不做,二不休,再高一些,再远一些,碰碰“风格”问题。这样再岔下

作文 采花 庄子 张中行 作文杂谈 2025-05-22 10:24  6

张中行《作文杂谈》——开头结尾、思路字面、藕断丝连、顺口悦耳

写下这个题目,想起《世说新语》里一个故事,《任诞》篇记晋朝初年阮咸贫困,七月七日同族富人晒衣服,都是上好衣料的各种名贵服装,他也晒,是一件粗布下衣,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关于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等,我本来不想写,因为没有什么话好说。可是

作文 张中行 作文杂谈 顺口悦耳 言文距离 2025-05-21 10:20  7

张中行:《作文杂谈》——一己之见、题与文、条理提纲、行云流水

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从消极方面说是不要空洞无物。这物,通常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说通常,因为在少数情况下,作文也可以是代言。代言,有时是代一人。比如在旧社会,农村妇女几乎都是不识字的,有事需要写信,常常是由学塾老师代办。这信的内容与塾师无关,有些甚至是塾师认

作文 张中行 客观事物 作文杂谈 条理提纲 2025-05-20 11:08  6

旧书新知 | 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新知 一杯茶 报国寺 张中行 流风遗韵 2025-05-19 17:05  7

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一杯茶 报国寺 俞平伯 张中行 流风遗韵 2025-05-18 22:53  8

张中行:《作文杂谈》——读什么、怎样读、精与博、读与思

上面两节都谈到应该多读,这就必然引来一个新问题,读什么。问题像是不复杂,却相当难答,因为,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可以读,意思自然也不错,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说得过于具体,困难就会更多,一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说则挂一漏

作文 史记 张中行 作文杂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25-05-17 10:27  8

张中行:《作文杂谈》——课堂作文的练功、多读多写、熟练与知识

前面谈什么是作文的时候曾说,作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其范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并且说,这样扩大范围,练习的机会多,思想可以少拘束,因而对教和学都有好处。这样说,好像我是轻视甚至反对课堂作文的,其实并不然。事实是,课堂作文自有它的

课堂 作文 张中行 作文杂谈 语法修辞讲话 2025-05-16 11:28  10

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报国寺旧书市访记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一杯茶 报国寺 张中行 报国寺旧书 流风遗韵 2025-05-16 08:00  6

旧书新知 | 述往叙今中敲开记忆之门

有关于书的题跋、札记,古已有之,五四运动后演变成新的文类,即书话。这类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些精品,90年代又热了起来。三十多年前,我在位于东单的北京日报社上班,常去几家古旧书店淘书,也由此认识了一些爱书的人。那时候我是文学副刊的编辑,有个栏目属于书话类

记忆 新知 张中行 姜德明 徐梵澄 2025-05-09 20:56  7

“实过其名”的顾随先生

去年11月24日,“诗词的女儿”叶嘉莹逝世。叶先生对于古典诗词在当代传播的意义不言而喻,她的去世也让很多人想到了她的老师顾随(字羡季,1897-1960)。正如1956年叶嘉莹在台湾发表《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从义山〈嫦娥〉诗谈起》两篇文章后,偶遇台大中

叶嘉莹 顾随 张中行 郑骞 负暄琐话 2025-04-28 17:23  9

《文言和白话》:白话为什么能取代文言文?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现在谈论的文言话题,和一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时代,肯定完全不一样。如今,白话文的地位早就不是问题了;倒是物极必反,很多人开始觉得文言才是更高雅的贵族文体。这几年,每当高考出现“文言体”的作文,常常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还能成为

语法 史记 白话 张中行 文言和白话 2025-04-19 09:59  8

工具书举列-张中行

讲读文言,只是一般地想教会学会,不是专门研究某学科,也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疑难问题。有疑难,向人请教是个办法,但不如依靠工具书,因为既方便,又确实详尽。讲读文言,有使用工具书的知识,翻检工具书的习惯,就能够化难为易,比较快地提高。这方面的工具书,需要经常参考的很有

索引 辞源 工具书 张中行 四角号码 2025-04-05 18:12  8

记忆犹新录

我故意把手机从衣兜里掏出来扔在家里的沙发上,只拿上一本书,到万达大楼二楼游戏厅,找了一个靠里的空闲椅子坐下来,用去四个小时,灯火珊珊时分把张中行先生的散文集《临渊而不羡鱼》从头看到尾。周围尽管人来人往,游戏机还不断发出突突的枪声和儿童与动物的欢叫,但它们对我不

作家 社保卡 韩君 张中行 叶君健 2025-04-10 09:2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