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诗词杂谈》——古体诗
古体诗,或称古诗,是对近体诗而言,没有近体,其前那些杂七杂八的,都是诗(其中一部分有个专利之名,曰乐府诗),不必称为古。唐代近体形成以后,古诗有范围广狭二义,广得读的,狭是写的。读,由《诗经》起,到南北朝主要为文人所作的五言诗,以及各种标题、各种形式的乐府诗(
古体诗,或称古诗,是对近体诗而言,没有近体,其前那些杂七杂八的,都是诗(其中一部分有个专利之名,曰乐府诗),不必称为古。唐代近体形成以后,古诗有范围广狭二义,广得读的,狭是写的。读,由《诗经》起,到南北朝主要为文人所作的五言诗,以及各种标题、各种形式的乐府诗(
二、一首诗,韵字限定用同一韵的,邻近的韵,如东、冬,江、阳,等等,也不得通用,否则算出韵(也称落韵);只有第一句可以通融,偶尔用邻韵。
近体诗格式,标准的或理想的,上一篇举了16种。称为理想的,因为实际的诗作经常不是这样。不这样而可以成篇,是依传统,可以用变通的办法。变通,有程度浅的,这一篇谈;有程度深的,即所谓“拗”,下一篇谈。程度浅的,由轻而重,谈四种。
看题目,家之下有敝帚,是想由家当谈起。家当指祖先留下的。祖先,专说大范围且早的,是常说的炎黄子孙的炎黄。炎黄有后,后对更后而言也是祖先。这祖先留下的最值得什么的家当是打破十亿的人口。值得什么呢?不好说,因为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十年代是人多力量大,八十年代
上一节末尾说到声律,要求锦上添花。写完,自己想想,这本小书本意是为初学说法,思路却跑了野马,闯入平平仄仄平,即使还不够胡来,也总是好高骛远吧?似乎应该赶紧打住。继而一想,既然已经高了,远了,也无妨一不做,二不休,再高一些,再远一些,碰碰“风格”问题。这样再岔下
在短视频上看到年入百万的同龄人,你会默默点赞还是嗤之以鼻?看到同事突然晋升,你是衷心祝贺还是暗讽运气好?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教养,恰恰藏在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里。下面要讲的三个真实故事,或许能让你重新理解“格局”二字的分量。
写下这个题目,想起《世说新语》里一个故事,《任诞》篇记晋朝初年阮咸贫困,七月七日同族富人晒衣服,都是上好衣料的各种名贵服装,他也晒,是一件粗布下衣,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关于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等,我本来不想写,因为没有什么话好说。可是
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从消极方面说是不要空洞无物。这物,通常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说通常,因为在少数情况下,作文也可以是代言。代言,有时是代一人。比如在旧社会,农村妇女几乎都是不识字的,有事需要写信,常常是由学塾老师代办。这信的内容与塾师无关,有些甚至是塾师认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上面两节都谈到应该多读,这就必然引来一个新问题,读什么。问题像是不复杂,却相当难答,因为,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可以读,意思自然也不错,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说得过于具体,困难就会更多,一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说则挂一漏
前面谈什么是作文的时候曾说,作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其范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并且说,这样扩大范围,练习的机会多,思想可以少拘束,因而对教和学都有好处。这样说,好像我是轻视甚至反对课堂作文的,其实并不然。事实是,课堂作文自有它的
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往前走,才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看到十余个旧书摊,于是很快巡阅了一遍。在入口的第一个书摊上,挑了一册叶圣陶的《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很薄的小册子,收录十篇游记,每篇还配一幅插图,十分素雅。再到旁边的一个书
有关于书的题跋、札记,古已有之,五四运动后演变成新的文类,即书话。这类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些精品,90年代又热了起来。三十多年前,我在位于东单的北京日报社上班,常去几家古旧书店淘书,也由此认识了一些爱书的人。那时候我是文学副刊的编辑,有个栏目属于书话类
去年11月24日,“诗词的女儿”叶嘉莹逝世。叶先生对于古典诗词在当代传播的意义不言而喻,她的去世也让很多人想到了她的老师顾随(字羡季,1897-1960)。正如1956年叶嘉莹在台湾发表《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从义山〈嫦娥〉诗谈起》两篇文章后,偶遇台大中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现在谈论的文言话题,和一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时代,肯定完全不一样。如今,白话文的地位早就不是问题了;倒是物极必反,很多人开始觉得文言才是更高雅的贵族文体。这几年,每当高考出现“文言体”的作文,常常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还能成为
讲读文言,只是一般地想教会学会,不是专门研究某学科,也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疑难问题。有疑难,向人请教是个办法,但不如依靠工具书,因为既方便,又确实详尽。讲读文言,有使用工具书的知识,翻检工具书的习惯,就能够化难为易,比较快地提高。这方面的工具书,需要经常参考的很有
我故意把手机从衣兜里掏出来扔在家里的沙发上,只拿上一本书,到万达大楼二楼游戏厅,找了一个靠里的空闲椅子坐下来,用去四个小时,灯火珊珊时分把张中行先生的散文集《临渊而不羡鱼》从头看到尾。周围尽管人来人往,游戏机还不断发出突突的枪声和儿童与动物的欢叫,但它们对我不
《人与永恒》中写道:“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无意识中想要突破这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