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千年锦绣萃一身,月旦传承识无伦

“天行常健老何妨,花落为泥土亦香。”仅从叶嘉莹先生晚年在《奉和沈秉和先生〈迎春口号〉七绝二首》其一中写到的这两句诗里,我们就可以想见叶先生铸就的是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一生。中国古典诗词蕴蓄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心灵和品质,在其生生不已的感发作用中,传承着

叶嘉莹 迦陵 无伦 月旦 月旦传承 2025-04-06 05:54  4

花地·清明

又一个春天来了。即使在北京,这些天樱花、桃花和海棠也都开了。看着绽放的海棠花,我不由得想起去年秋天, 迦陵先生说,秋天了,叶子落了,我恐怕看不到明年的春暖花开了。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潸然下泪。

叶嘉莹 迦陵 花地 清明 拜识 2025-04-04 07:25  4

朴素修本心

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实面目。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

叶嘉莹 五斗米 朴素 王茂生 薛仁贵 2025-04-03 20:16  3

书单丨中华书局:2024年度古籍文献类十佳图书揭晓!

肩水金关汉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甘肃肩水金关汉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总计简数为10778枚,时间断代大致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按照内容分类,主要有文书类、册简类和历书类等,涉及公私文书、账簿、出入关情况登记、书信、历法等,是研究秦汉政治、历史、语言、文

图书 古籍 叶嘉莹 中华书局 古籍文献 2025-03-31 14:06  5

南开大学打造“AI大先生”:叶嘉莹诗教遗产将获数字重生

2098盒磁带、231盒录像带、340片光碟、大量文字稿及与海内外学者往来书信——这是叶嘉莹先生留下的珍贵遗产,经过数字化保存后,正在精细修复的过程中。叶嘉莹先生“兴发感动”的解诗方法如何借助现代数字科技重生,让古典诗词与当代人心产生共鸣?中华诗教理念又如何在

南开大学 叶嘉莹 诗教遗产 叶嘉莹诗教 李锡龙 2025-03-28 20:05  5

【彭成义】迦陵仙音百年传颂的卓绝意义——看叶嘉莹先生的文脉传承与文明交融

我与叶先生结识是在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也是亚洲系所在地)的地下休息室,外面就是卑诗大学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泰山石雕刻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时间是2006到2008我在那攻读硕士期间的一个午餐或晚餐时间。我们都去那使用微波炉加热自带盒饭。记不清是怎样接上话的

叶嘉莹 迦陵 论语 仙音 迦陵仙音 2025-03-20 19:30  6

南开大学教授张静在聆听“她”故事感受“她”力量 分享叶嘉莹故事

3月10日,天津市妇女联合会、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在滨海新区图书馆举办“善作善成她力量 见行见效绽芳华”——优秀女性故事交流分享会(分享会)。天津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梅,天津市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密松出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

故事 教授 南开大学 叶嘉莹 张静 2025-03-13 17:29  4

那天,她站着讲了3个半小时——忆叶嘉莹先生一次讲座

2015年4月,我请《光明日报》天津记者站站长陈建强(他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学生)联系叶先生,时年91岁的叶先生欣然同意,说,就讲她颠沛流离的人生和已渗透她生命的诗词。我和光明讲坛主编刘茜、编辑陈鹏一起到天津南开大学拜访。原来想,为方便叶先生,讲座就在南开大学。孰

讲座 叶嘉莹 光明日报 天津图书馆 陈建强 2025-03-13 01:32  5

陈毓贤|追忆叶嘉莹与赵钟荪

先是1969年,朗诺暑假跟了他在加州大学的中文老师白先勇到台湾,街上的人讲普通话还是闽南语,朗诺仍分不清,但他对中国诗词很感兴趣。那时白先生教书不久,非常热情,不但把他安置在朋友家里,找几位台湾大学助教替他补习,还带他拜见叶先生。白先生自己在台大读外文系时,就

叶嘉莹 陈毓贤 陶玮 朗诺 洪业 2025-03-10 12:19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78)“苦难与新生”为主题的演讲稿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走了,一首用百年人生书写的长诗,落下最后一个标点。家国动荡、漂泊流离、少年丧母、中年痛失爱女,一桩桩、一件件的悲痛,没有打弯她的脊梁,她曾说:“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名校 作文 模考 演讲稿 叶嘉莹 2025-03-10 1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