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邻居儿子考大学没钱,我偷塞给他1000块,如今他却这样报
窗外的白杨树叶哗哗作响,我抬头看着眼前这位头发斑白的男子,他眼角的鱼尾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
窗外的白杨树叶哗哗作响,我抬头看着眼前这位头发斑白的男子,他眼角的鱼尾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
我叫周长福,1980年的早春,风里还带着一丝寒气。那年我十五岁,正是记事的年纪,也是我们小屯子跟全国一样,刚刚从大锅饭里苏醒过来的时候。
父亲赵德厚,生于四九年建国前夕,如今已是镇上供销社的老职工,在单位里一直当着会计。他为人老实,一辈子勤勤恳恳,从不搞"小九九",口碑极好。
"爸,您说真的?这房子要过户给我,每月还给我六千块照顾您?"我站在父亲宽敞明亮的客厅里,阳光穿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那份房产证上。
春末的傍晚,我站在厂区宿舍的走廊上,手里拿着已经挂断的黑色转盘电话,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