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5大区别
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明显区别。
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明显区别。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常常引发患者的疑问。例如:氯吡格雷本身在体内并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医生为何依然给我开这药?
资料来源[1]刘翠平.血栓通胶囊对复发型氯吡格雷抵抗脑卒中病人神经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4362-4365.[2]邓熠,毛雁,胡兴卫.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均为P2Y12 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长期以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的急性期或冠脉介入手术(PCI)后进行短期的联合治疗,并在慢性期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对于稳定期单药治疗的选择,一直比较有争议。早期临床上基本都是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维持终生,后续的HOST-EX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WS)是指24 h内发作至少3次的短暂性、刻板样、局灶性运动和(或)感觉症状,累及偏侧面部、上肢及下肢中的2个及以上部位,无皮质功能受损表现(如失用、失语、忽视等)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80%的药物都经细胞色素P450(CYP450)代谢。P450酶的活性由基因型决定呈现不同的表型,包括超快代谢型(UM)、快代谢型(RM)、正常代谢型(NM)、中间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