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61)“学习”和“劳动”

有人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比作“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对此,有人忧虑重重:我们学习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劳动岂非劳而无功……但也有人信心满满: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依赖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学习、劳动永远在路上。

学习 名校 作文 模考 人工智能 2025-04-05 08:14  2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46)对“懒人经济”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懒人经济”兴起,洗碗机、扫地机进入很多家庭,只需说话就能控制的智能电灯让你不需纠结“先上床再关灯还是先关灯再上床”, “饿了么” “美团”使我们不用出门也能够轻松享受餐厅级别的盛宴……懒人经济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2025年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中

洗碗机 名校 作文 模考 经济 2025-04-02 07:00  3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40)在面对未知时是不是只需要求是?

材料围绕“求”字展开,探讨了“求是”和“求非”两种寻求真理的路径。要理解材料的内涵,我们需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求是”指的是探求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强调的是对正确、实际与本质的追求。这种追求需要经过观察、实验和理性的推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因

名校 作文 模考 哥白尼 错谬 2025-03-31 12:50  4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39)“变”与“不变”

“变” 的解读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表明世间万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从积极角度看,“变” 能促使世界生生不息、蓬勃向前。例如科技的变革,从工业革命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一次科技的 “变” 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名校 作文 模考 苏轼 赤壁赋 2025-03-31 12:39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34)“独处”

材料核心解读材料呈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社会重视交际,独处常被当作不合群的表现。这是社会大众普遍的看法,代表了一种主流倾向。同时给出了另一种观点:独处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宝贵契机。这是材料的关键信息,强调了独处的积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核心方向。立意角度

名校 作文 模考 交际 瓦尔登湖 2025-03-29 12:36  2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24)仅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

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探索、实践去寻找答案。如果牛顿只是满足于质疑,而不去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发现。取得进步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除了质疑,还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的检验。爱迪生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

名校 作文 模考 朱熹 宋代理学 2025-03-26 07:44  4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22)时代浪潮下的专业与职业

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突破1170万。在金融、教育、传媒等传统文科岗位缩减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媒体运营、文化策划、跨境直播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吸收近六成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毕业生。社会舆论对此呈现撕裂:一方痛心于硕士文科生送外

名校 作文 模考 历史学 辩证关系 2025-03-25 06:51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9)奇迹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第一句话“人们总是希望创造奇迹,但奇迹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命题人向考生陈述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客观事实,即便再努力,奇迹出现的概率依然是非常低的。所以不可质疑“奇迹”出现概念之低的客观事实,更不可将观点定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本句指出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名校 作文 模考 敦煌 奥登 2025-03-25 06:15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3)擅长与兴趣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题目中的材料内容。材料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选择与发展的观点:有人主张选择做自己擅长又感兴趣的事情。但紧接着,材料通过“然而”进行了转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擅长的事情未必感兴趣,而对感兴趣的事情又未必擅长。这一转

名校 作文 模考 写作 兴趣 2025-03-20 11:32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0)“流行度”

材料指出生活中人们常用“流行度”评判事物价值并决定是否接纳追随,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流行度”反映了大众在某一时期对某事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它可能涉及到时尚、娱乐、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流行歌曲、热门电影、潮流服饰、网红打卡地等。然而,这种以流行度为唯一标

名校 作文 模考 红楼梦 流行 2025-03-20 10:5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