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7日晚间,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鸟,603877.SH)公布了近年来较为黯淡的一份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太平鸟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跌去近9.90亿元,为68.02亿元,创下2017年上市以来新低。同时,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在
2024年,太平鸟营收净利双降,收入同比下滑12.70%至68.02亿元,为上市来新低;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8.75%,录得2.58亿元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吕贡
不停关店的太平鸟,营收已不及上市首年。
2025年3月27日晚间,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鸟,603877.SH)公布了近年来较为黯淡的一份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太平鸟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跌去近9.90亿元,为68.02亿元,创下2017年上市以来新低。同时,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在经历短暂回升后,再度出现38.75%幅度下滑,仅录得2.58亿元。
太平鸟自上市以来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这一年,太平鸟的零售业绩承压严重。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服饰运营板块,其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超过10亿元。具体从产品线来看,太平鸟的各产品类别,包括厚外套、薄外套、衬衫、裙装类、T恤、毛绒衫、裤类、配饰等,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降幅在9.96%至20.41%之间不等。
分析指出,太平鸟全产品线收入下滑的根源,或在于销量的显著减少。2024年,上述产品的销售量呈现出两位数下滑趋势,其中衬衫销量降幅较高,达到37.74%。与此同时,除衬衫、裙装类和T恤外,其他产品的生产量均有所增加,而衬衫、裙装类和T恤的销量降幅超过其同期生产量的减少幅度。
在此情形下,太平鸟的库存积压问题加剧。截至2024年末,太平鸟的期末存货净值达1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2.27亿元,增幅为15.05%。另外,该公司存货的周转天数也较上一年度增加9天,达到192天。
存货管理为服装行业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基于谨慎性原则,太平鸟在2024年计提各类减值准备共计1.61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达到1.35亿元,占比超过八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该公司的全年利润。
作为一家深耕服装行业多年的老牌企业,太平鸟自2017年1月登陆资本市场后,其业绩曾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收入规模于2021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但自那以后,太平鸟的经营状况便遭遇挑战,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总体也有所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业绩承压后,太平鸟于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的由减转增,大幅涨至4.22亿元。太平鸟将其归因于关闭低效门店、降本控费等举措的实施。
进入2024年,太平鸟继续深化上述策略,加大门店优化力度,全年再关闭800余家实体店。截至2024年末,太平鸟的实体门店总数已缩减至3373家,与2021年末相比,减少了1841家。同年,太平鸟在销售、管理和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分别较上一年度减少5.85%、8.80%和8.95%。
2024年太平鸟实体门店及同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这些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业绩压力,但其长期效应似乎正面临挑战。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关闭门店、降低成本或已难以全面支撑太平鸟的持续发展。2024年,太平鸟的门店经营状况进一步下行,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收入分别较上一年度下滑14.15%和12.62%,直营店的毛利率也同比减少了0.96个百分点。
近期,太平鸟开始调整策略,将一部分目光转向了开新店、开大店方面。2024年,太平鸟围绕“一个品牌”战略,相继在宁波、武汉、长春、杭州等多个城市核心商圈开设品牌旗舰店。2025年初,该公司又在上海南京路打造了双层、逾千平方米的“超级壹号店”。
对于太平鸟开大店的思路,业内仍持审慎态度。
中金公司提出“首店经济”的概念,认为新开的大店因为有噱头,自然能吸引一波人气,加之各种新鲜的设计,从而带动短期内销量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运营压力。太平鸟需要思考,如何维持这种增长势头,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业绩增长。天风证券分析师孙海洋同样表达了担忧,他认为,大店高昂的运营成本,可能会吞噬太平鸟本已有限的利润空间。
No Agency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师唐小唐则直接指出,太平鸟的大店策略,与几十年前美特斯邦威的大店策略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试图通过在一线商圈开设大店来提升品牌形象。然而,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次级城市,这种策略可能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真正的业绩增长动力。他强调,无论是大店还是小店,太平鸟的重心还是要回到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的问题上来。
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产品力。当前,在产品投入的分配上,太平鸟依然明显侧重于市场营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平鸟的销售费用仍高达约26.39亿元,这一数值占该公司全年总收入的38.79%,接近四成比例。相比之下,太平鸟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显得颇为谨慎,全年研发支出仅为1.74亿元,占比不足3%。
来源:投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