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喝茶该有什么转变?记住3点舒舒服服喝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3:01 1

摘要:清明前夜,坐在书桌前,半开着窗户,让还带着点春寒的晚风,卷着玉兰花香,从面前缱绻吹过,好不惬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清明前夜,坐在书桌前,半开着窗户,让还带着点春寒的晚风,卷着玉兰花香,从面前缱绻吹过,好不惬意。

每到清明,即便无雨,心中也总不自觉地忧郁起来,或许是对先人的追思,又或许,是对春天即将过去的不舍。

但四季轮回,总归是会再见面的,所以并不会过度伤怀,只是淡淡地,享受这份沉静。

说到四季轮回,过去清明节的“改火”习俗,也正巧与四季相对应。

古人钻木取火,在不同的季节,要用不同的木材来钻,“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清明,正是要换榆柳之火的时候,续上新火,便又能“且将新火试新茶”了。

如今,即便没有“续新火”的传统,也可以“试新茶”。

各位茶友在清明喝茶时,可千万别错过下面三种好茶。

《2》

清明时节,首先推荐大家去品一品,白毫银针。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个时节的银针,是不是“明前银针”呀。

事实上,“明前”二字对白毫银针来说,并无意义。

每年白茶的采摘时间,大概从三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立夏之前。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分到白毫银针身上,却只有短短的5-10天。

那是因为,采摘白毫银针,一般只选茶树粗壮的芽头,如果不抓紧时间采,等到气温升高,芽头就要长过。

因此,所有的白毫银针,要清明前采摘,自然就没有“明前银针”一说。

所谓“明前银针”,跟普通银针相比根本就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即便没有名号加持,白毫银针也是春茶季的佼佼者。

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在寒冷的季节里休养生息,吸收天地间的养分。

直到一声春雷将它唤醒,一切能量开始迸发。

此时,是茶树身体里能量最充沛、养分最充足的时候,抽出来的春芽饱满又壮硕,其间的营养成分,如茶氨酸、茶多酚、叶绿素等等,都是非常充盈的。

由这样的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集合了鲜、香、醇、爽于一身。

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浓密的白毫几乎盖住了芽身的嫩绿。

而白茶毫香蜜韵的来源,正是白毫。白毫丰富,毫香就浓郁。

用沸水冲泡时,粗壮芽头中的养分、内质都会在高温的激发下大量浸出,源源不断地释放到茶汤中。

抿上一口茶汤,最先喝到的,就是极鲜爽的滋味,如春雨过后,放晴的山谷中清鲜的自然草木香气。

特别是产自太姥高山茶园的白毫银针,香气清幽,汤色明亮,汤水鲜爽,回甘迅速,自带高山云雾的温润空灵之感。

绝对是这个时节不可错过的佳品。

《3》

到了清明,肯定也不能不喝清明白牡丹,这可是白茶圈中出了名的节气茶。

和从三月底可以一直采到四月初的明前白牡丹不同,清明白牡丹的采茶时间,只会固定在清明这几天,每年4月的4号、5号或者6号。

因为采摘时间短、产量少,故而十分珍贵。

而且不是每一年,都能采到清明白牡丹。

万一真遇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连续多日下雨,那这一年清明的采茶计划,就要泡汤了。

清明白牡丹一芽二叶,模样是绝对的娇俏标志。颜色清新,叶片娇嫩,主色调是鹅黄和嫩绿,翻开叶片背面,布满白毫。

在风味上,采摘时间特殊的清明白牡丹,优势也十分明显。

和其他白牡丹相比,清明白牡丹的花香更加明媚悠长。

如果说明前白牡丹是素雅沉静,那么清明白牡丹就要多添几分甜美温柔。

经过工艺加工后,轻轻嗅闻,感受成品茶的香气,花香馥郁,层次多元,很有辨识度。

冲泡品尝时,将汤水含在舌中,会清晰地感受到茶水的柔滑、润泽。

清明白牡丹的鲜香会在舌尖绽放,如新织的绸缎一般,轻轻柔柔地铺在舌面,暧昧缱绻,滋味美好。

《4》

清明过后,正式入夏之前,还有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春寿眉,和清明白牡丹一样,是不可多得的节气春白茶。

他们都是节气茶,采节气白茶,都需要“看天吃饭”,谷雨这天若是下雨,谷雨春寿眉,也是采不到的。

但哪怕只有小半天的放晴,都足够茶农们争分夺秒,产出一批风味独特的节气茶了。

若是遇上倒春寒,导致寿眉叶片凝而不发,叶片小,白毫多,这样的春寿眉,价格还要更高,毕竟这样的事,可遇不可求。

与清明白牡丹比起来,谷雨春寿眉多了细长的一叶,芽头抽成柳叶尖,茶梗拉出柔韧的微弧线,整体纤细的模样使它抛去了青涩,显得更加成熟窈窕。

若比香气,谷雨春寿眉也毫不逊色。

前调是清郁的花香,待到中调,这份花香会变得更加柔和温润。

最后,由清新的草木香收尾,整体香气从馥郁到清新,过渡流畅,像是晚春随着檐角轻盈落入廊下的雨水。

浅嘬一口茶汤,清新之感袭来,舌面仿佛风过松林,空灵清鲜,清甜而不粘腻,余韵如雁过留声,悠扬绵长。

谷雨春寿眉,是春茶季浓墨重彩的一封告别信。

《5》

又咽下一口胶质丰盈的白毫银针的茶汤,喉间泛起一阵回甘,想起去年清明,随母亲回乡祭祖时遇见的那位老茶农。

当时在门前与他浅聊了几句,他指着屋檐下滴水的铁马,对我说,

清明这雨啊,是老天爷喂给茶树的醒神汤。

得了上天滋润的茶,芯子里都含着自然的灵魂。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除了浸种耕种,各位茶友们,在这个时节,喝茶,莫迟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